备注:已完结
类型:爱情电影
导演:严浩
语言:汉语普通
年代:未知
简介:韶华因父亲不准她与恋人小健结婚,被锁于家中,自杀未遂。父亲死后,韶华离家出走,以写小说为生。不久,只重感情、不问政治的韶华与为日本人做事的文化官员章能才相恋。抗战胜利后,章能才销声匿迹,不知去向。韶华几经周折,在一农舍中找到他时,却见他与一寡妇同居。韶华于绝望中回到女友月凤处生活。韶华被过去的邻居带人抄家,月凤阻挡被打伤。隔壁跑单帮的余老板一直爱慕韶华,帮她度日,不久,月凤亦因与热心学生运动的男友小勇一起参加反政府集会而双双遇难。韶华靠余老板救济生活,后韶华偶遇穷困潦倒、四处躲藏的章能才,恰逢为报杀夫之仇的老邻居“小妻子”向国民党纠察诬告章能才为共产党,韶华为救章能才,称小妻子勾引她丈夫结果被小妻子打伤。解放前夕,商人余老板用金条换来两张乘末班船赴台的通行证,欲携韶华离开大陆,韶华却将章能才送上轮船,余老板也放弃离开的机会留下照顾韶华。四十年后,章能才返大陆寻找爱人,只得到一本韶华写的长篇小说《白玉兰》。滚滚红尘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自己人的政府,还怕活不成吗”。整体有点乱世佳人的味道,尽管林秦张三位主演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最抢戏的却是吴耀汉,这个角色和后来《甜蜜蜜》里的曾志伟非常像,其实很多同类型影视剧都会设置这样一个角色,不那么讨喜,不那么伟岸,甚至显得和主角格格不入,但正是这个角色提升了整部影片的气质。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电影脱胎于张爱玲胡兰成的情爱纠葛,注定摆脱不掉“低到尘埃里”的委顿气命。男主苍老的旁白贯穿全片,给人要死不活之感,最后说什么“还好有整个民族陪她受难”,矫情得黑白不分,无耻得一厢情愿。三毛糟心的剧本,把严浩也带拧巴了,多年后再看本片,主题曲最好,演员其次,编导等而下之。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阳台上的一支舞,一块红纱巾,配着红尘滚滚的音乐,是全片让我记忆最深的画面。总有人责怪章能才爱得不够深、总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可我认为,为了这段情他已经拼尽全力了,奈何大时代的碾压下,他也只是一只蚂蚁而已。就像码头上密密麻麻的人群,谁又没有割舍不下的和无法保全的呢。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这个虐恋故事让人没法感动,怎么都感觉电影暗指了张爱玲和胡兰成。不过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女孩子要尽可能富养(特别精神方面),不然一个不慎就会成为悲剧的沈韶华。不过沈韶华真的爱章能才吗?更感觉像是章能才的出现成全了女作家沈韶华自身对爱的理解——一出毁灭的世事无常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以前在回家的车上与闺蜜看第一遍。最喜欢三个人手拉手散步的场景。后来自己一个人看第二遍,最喜欢两人在阳台跳舞,脚踩脚的场景。现在回忆起来,想起男人的决绝让人很难过,却丝毫没有愤怒。因为如此才成就了林的角色。暂不看第三遍,只一遍一遍听滚滚红尘歌曲。意在言外。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滚滚红尘》是我为数不多唱的不走音的歌。“三毛的编剧,写的是张爱玲和胡兰成,想的是她与荷西,演的却是林青霞与秦汉。张曼玉的出彩表演,再加上罗大佑那一曲柔肠寸断的《滚滚红尘》。这些,已足够构成期待一部经典的理由了。”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其实大可不必骂章有才,他不是不爱沈韶华,只是没她爱得决绝忘我罢了。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她这样呢。看完还得劝自己一句:爱归爱,不能以牺牲自己为前提。全剧最爱的一幕是月凤去地下室扶起奄奄一息的沈韶华,这才是真爱啊。 < class="com">编剧对张爱玲的视角就只有她的恋爱。见不到张爱玲多姿多彩的人性人生,只能一直把她各种行为强行解释成爱情失意。对于刻画她敏锐自私的政治嗅觉部分,也是非常的样板戏。这个张爱玲的影射真是非常肤浅。 < class="com">韶华应该是掺杂了三毛性格的张爱玲人设吧。胡兰成是不是也应该更没良心一些才对?不过,张这么聪明通透的女子怎么会看不穿呢。爱情…唉。为什么看着林青霞会想到全智贤,那双眼睛眼神?张曼玉,惊艳! < class="com">很女性向视角的电影。里面一种女人,为了所爱不顾一切,而想要的只是一个家。有一种男人,把爱挂在嘴边,但先想到的则永远是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安全。还有一种男人,就是舔狗最终一无所有。 < class="com">现在看来,古老的背景,厚重的主题,悲戚的情感,人心的不古,在这部片中的展现得挺充分,但是颇为不喜这种浮夸的渲染出来的东西。不喜摄影那种昏黄的效果,不喜秦汉那拖拉延长的说话方式。 < class="com">刚看了黄飞鸿三,讨论民族如何做到智武合一,国富民强,之后又看了滚滚红尘,男主表示整个民族陪女主一起受难是一种安慰。不同的对“民族”的态度很有趣,我不想把它联系到男女差异上。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張國柱 温碧霞 韦伟 蒋祖曼 江美儀 郭善珩 严浩 林超荣
导演:黃國兆
语言:粤语 汉语普通话 上
年代:未知
简介: ◎译 名 酒徒 ◎片 名 TheDrunkard ◎年 代 2010 ◎国 家 中国香港 ◎类 别 剧情 ◎语 言 粤语 ◎字 幕 中字 ◎IMDB评分7.4/10(12votes) ◎文件格式 X264+AC3 ◎视频尺寸 1024x576 ◎文件大小 911M ◎片 长 106Mins ◎导 演 黄国兆FreddieWong ◎主 演 温碧霞IreneWan 张国柱GuozhuZhang 蒋祖曼JomanChiang 韦伟WeiWei 江美仪ElenaKong 严浩HoYim 林超荣Chiu-WingLam ◎简 介 电影《酒徒》乃根据香港著名作家刘以鬯的同名小说改编,时代背景为六十年代初的香港。一位艺术良心未泯的作家刘先生(张国柱饰),在香港商品经济铺天盖地的浪潮中,卖文为生,麻醉自我,绝望地堕入撰写武侠小说和庸俗的‘文学垃圾’来谋生的‘梦魇’中。主人公经常喝酒麻醉自己,徘徊于醉与醒之间,但无法改变现实困境。 刘先生像浮萍一样,不断搬家。最初,他租住司马夫妇的尾房,但房东只得十七岁的女儿司马莉(郭善珩饰),时常来引诱他,他因此而被房东赶走。他的红颜知己张丽丽(江美仪饰)经常在经济上为他解困。然后,他搬到风韵犹存的王师奶(温碧霞饰)家。王师奶的丈夫是海员,每年只回家两次;王师奶深闺寂寞,与刘先生一夜风流。刘先生碍于自尊,不愿与她发展感情关系。同一时间,刘先生追逐酒色,认识年轻舞女杨露(蒋祖曼饰);杨露对他颇有好感,结果却下嫁经济能力比他好的年轻舞客。最后,他搬到雷氏夫妇的房子。他终于交上好运,皆因他遇到慈祥的雷老太(韦伟饰)。但他能否得到救赎,免于沉沦呢? 酒徒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这四颗星不是给剧情的。坦白地说这部电影剧情非常细碎,但我很喜欢这种风格和人物。他们从巅峰跌落,在理想和现实间搏斗、妥协,他们因为理想自负,因为性冲动,因为爱懦弱,最终成为行走在街上的没落的影子。我也很喜欢写这样的人物,但不喜欢这种无力感,因为跌落是为了崛起,破灭是为了新生。好吧,苍白也是一种美。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一盘潮汕卤味,食材不错(都是美女)(有些浪费?),但不知怎地卤水不够味,下不了酒。原作者和导演的满腹牢骚无酒可浇,害得我也几回停杯投箸,荷戟彷徨。配乐不给力是么?我找来纳京高同时播放试试。更糟(证明墨镜还是有功夫)。换成L.Cohen一同回锅慢炖,总算对味了。要没Cohen,这电影我看不完。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在鸦片青烟一样的音乐里,字幕“这天下午,我在日记簿上写了这么一句:”接寓居珠帘后的写字台镜头向后缓慢拉远。再出字幕“从今天起戒酒。”再接写字台,一只逐渐退出画框的男人拿烟的手。最后一行字幕“但是,傍晚时分,我在一家餐厅喝了几杯拔兰地。”这天下午发生什么?什么都发生也什么都没发生。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傾城之戀》像在朗讀小說為了把祖師奶奶的人物對話留下,這部電影把環境和心理大部分塞進了轉場字幕。劉以鬯、張愛玲的作品也有改得流暢的,但我從來不認為《花樣年華》和《對倒》是同一個故事,至於李安的《色·戒》,李導你真的太溫情了。(這個問題其實應該看劉以鬯的《劉以鬯與香港摩登》再來想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电影基本上完全照搬了小说的故事连其中人物的名字都依着原作没有变更这可能出于导演对小说的喜爱和对已登九十遐寿的刘以鬯的尊重影片的确显得过于温情脉脉比不上原小说与现实抗争的精神力度跟小说比起来电影更注重男主角与几个女人的关系的经营于是不免多了一些些灯红酒绿和衣香鬓影的脂粉气息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这部电影很特别的感觉,一半剧情说着普通话,但有香港电影的味道,可是又不全是香港电影的特点。虽然以为结局男主会戒酒,可是并没有,不过也好,这才配得上“酒徒”这两个字。这部电影有个小惊喜,里面温碧霞演的太太的儿子,居然是今天看的《岁月神偷》的进二,因为那场哭戏,发现的。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当下少有的文人电影,在主角的身上看出某种遗韵的借尸还魂。电影终归是虚构的,将现实充分美化,在经济条件不支持且居无定所的情况下能活得如此有腔调有仪式感也仅限于电影之中。以文为生的主角徘徊在各色女人之中,纵情却不乱性,他大概是内心向往着另一个世界,烟酒色作为护照。 < class="com">普通话旁白和男主国字脸过于出戏了,简直像领导讲话般义正言辞,很不习惯。后面渐入佳境,酒后迷离、布景和氛围都还原了原著,配乐堪称一绝,仿佛拨开雾就能见着一副六十年代初的香港图景,刘以鬯坐在桌前饮白兰地。电影本身中规中矩吧,这个本子让王家卫拍才有得看。 < class="com">好像已经很久没有看过港片了。喜欢这种粤语,普通话混杂在一起的感觉。张老爷子真是苏,最震惊的是看到演员表才知道荷门和杨露是一个人演的啊!荷门要把我帅弯了,杨露要把我迷倒了,真是厉害~整部电影的色调都让人觉得压抑,但是好喜欢啊。 < class="com">为了明天读书会主讲的题目,特地刷了一遍电影版的《酒徒》,应该说除了删去大量注定会让观众们难以忍受的文学观念叙述外,导演基本上忠实于原著,主演酒徒的张国柱也把一个有志向然而落魄颓唐的边缘知识分子形象演绎得很是传神。 < class="com">难得一见的香港文艺片,很压抑的文学电影。女人金钱和烟酒毁灭了梦想愿望和未来。金钱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能产生什么样的力量可以烂如草纸也可以操纵人神。到底是这个社会太现实还是现实太残酷。置之死地之后也并没有后生…… < class="com">故事基本上是花样年华的变种,本来也是一脉相承。上世纪旧派文人的江湖往事,还夹杂了一些洛丽塔的情节。有点颓,但喜欢这样的调调。joman说起自己喜欢林黛尤敏和葛兰时,扭动着腰肢,那一刻,让我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