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喜剧电影
主演:施名帅 郑人硕 纳豆 刘冠廷 陈以文 王彩桦 潘慧如 洪小玲 朱芷莹
导演:黄信尧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 四个高中同学毕业后常常聚在泡沫红茶店刁牌、唬烂三小,但聚会后他们还是要继续面对生活的艰难:电风(郑人硕饰)是保险业务员,领着微薄薪水省吃俭用买了新房,因为女友怀孕将步入婚姻的人生阶段;从事纸扎屋行业又有阴阳眼的闭结(刘冠廷饰),因长期照顾卧病在床的阿嬷错过婚姻,想寻求婚姻介绍所找一个好女人结婚;罐头(纳豆饰)在一次吞药自杀后洗心革面,接下了户政所的工作,因此与他心目中的女神校花麦娜丝重逢;添仔(施名帅饰)是怀才不遇的导演,却在机缘下被政客(陈以文饰)相中开始选举之路
备注:已完结
类型:科幻电影
主演:杨祐宁 张榕容 李铭忠 陈以文 王净 林哲熹 赵逸岚 梁正群
导演:萧力修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 《代号193》中将某人意识透过实验阶段的科技上传给另一人的“意识上传”,是寻找答案的关键。因角色可以进入大脑意识推动故事发展,萧力修修改剧本时研究大量心理学、多重人格的资料,并厘清片中“意识上传”的逻辑与叙事方法。 电影里不同人的意识被上传到杨祐宁的身体里,因此他得扮演不同人的样貌。萧力修解释,“这比一个角色扮演多重人格分裂更复杂,因为还得要了解他接收到的意识来自怎样性格的人,让观众知道他已变成另一个角色。” 女主角张榕容扮演个性坚强的脑科学博士,并有一个7岁的小孩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陈以文 饶星星 刘冠廷 纳豆 巫建和 尹馨 周俊伟 张少怀 高海宁 吴
导演:黄荣昇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 眾人眼中的可愛少女小美突然人間蒸發。與她生命軌跡交集過的九個人物,透過訪談與回憶,逐漸拼湊出小美的生命輪廓。房東、前男友、美容公司老闆、母親各自搓揉記憶,黏合出一尊模模糊糊的人物塑像。害羞不安的吸毒少女倏忽往來過去與現在,如今肉身何處、靈魂何在,卻沒一個人能說得準。導演黃榮昇首部長片即入圍柏林影展面面觀單元,金馬獎最佳導演鍾孟宏擔任監製兼親自操刀攝影,《大佛普拉斯》(2017)導演黃信堯獻聲旁白加持,把懸疑神秘與黑色迷幻共冶一爐。在熹微闇晦的光影中,一個依稀身影,流離於冷漠的台北街角,孤寂蒼涼 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提名)黄荣昇第55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最佳摄影(提名)钟孟宏第20届台北电影节台北电影奖最佳剧情长片(提名)黄荣昇 小美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相当喜欢,各方面的质素都非常高,尤其是中岛的摄影还有杜笃之的声音,黄信尧的旁白也很有辨识度。形式上的突破虽不新鲜,但从头至尾都保持住了统一的基调,模式的拼贴也没有让我感到乏味,每位演员的表演单独拎出来都没有拖后腿。主题上的发散更多的是为了风格上的归一,并进而由人物外在的失踪转为内在的失联。边缘人的刻画只是一个引子,深挖探寻出的是当代人内心的混乱失序与孤独迷茫。结尾处理的还是比较光明的,穿过一条漆黑逼仄的下水道,走向光明。只是,这条暗夜之路究竟要走多久呢?而光明的尽头,又通往何处呢?这些问题就像下落不明的小美,没有答案。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九個人敘述他們眼中不見的少女,作為觀眾我默默拼湊線索,描繪出少女的模樣,老實說有點老套吧⋯⋯打破第四面牆這件事情,我覺得也做得不好,到底是對旁白說話,還是對觀眾說話?旁白的身份又是什麼?我一向不喜歡突如其來的旁白,好像把觀眾當笨蛋。心中又是浪費班底的片子,但想想鍾孟宏黃信堯願意幫忙,感受到導演未來或許大有可為,可以期待。但片子並不喜歡,有人說是禁毒宣傳片,我覺得說得很好,我想多數觀眾並不願意被教育被呼籲,他們我們會有自己的判斷。(其實想說還行,但剛剛給一部片打了三星覺得必須再扣一星⋯⋯)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金马07#在金马总会听到黄信尧的声音XD…从片头的ti s到这里的旁白,边缘女孩在故事里若隐若现,真相也似乎若隐若现。她的身体和灵魂在哪里?或许早已分离,亦或是躲在面具的背后…从小父亲缺位,长大后男生都不太珍惜她,试图相依为命,但都未如人意。那日“老板”的出现,我觉得她更像是想有一个父亲吧,结果人家却只想当“干爹”,于是她逃离了,无论灵魂还是身体…形式上在打破第四堵墙,与观众对话,多个细节都有大佛的影子(钟孟宏也有监制),忽然觉得阿尧好厉害,haha,开始引来台湾的一股新风。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3.5/5---2018年柏林影展世界大觀單元/由九個人的訪問對白主觀地拼湊出小美,採用的形式的確耳目一新打破第四道牆直接與觀眾對話,每個人好似在乎又不那麼在乎小美,如同隱匿於社會中的「阿邊」。由中島忠雄(aka鍾孟宏)掌鏡的攝影入圍金馬實至名歸,加上配樂及劇情走向,在2018年國片中算是可圈可點的佳作。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仿佛神话那般根本不存在的《小美》非要以耍无赖的心态强行向观者描述一种眼睛完全捕捉不到的味道。我们费尽周折从指向性明显的讯息里拼贴出一幅支离破碎的“孤岛”形象,无处可去的“她”似乎就要淹没在一片黑色的迷雾当中。但自以为是的作者却像复活了的浮士德那样最终选择跟魔鬼称兄道弟踽踽独行,无法挽回的糟蹋了摄影和音乐。 < class="com">確實只留下黃信堯和中島之影,但配角的強大群戲,結構一個他們所認知的小美。小美是何人,我們不知道,只小美吸毒尿尿又怪。電影的謎樣神秘,攝影構圖的敏銳,光影上的對比鮮明,偽紀錄片似桐島,阿堯的質問,卻顯露現代人對自我的關注,缺少人旁人的關心追隨,走向白光,是問號,也是希望。3.5 < class="com">台北电影节打卡2:前三十分钟在想完全是现代舞台剧的模式,又觉得有点伪纪录片,但这个镜头风格实在太剧情片了,就一直在这个界限中徘徊着,再过二十分钟,难道是禁毒宣传片吗?再过二十分钟,难道是驱魔片吗?我的好奇心就这样被拽着,以为最后会给我个答案,结果什么都没有。给片尾曲加一星吧。 < class="com">四星半。作品完成度还蛮高的,会想到storieswetell。每个人都拥有着一部分的你,看见着一部分的你,用自己的方式评价着你,却没有人知道你究竟在何处、更没法体会你真的在经历着什么。其实这和嗑不嗑药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阿边这个词很......毒辣吧。服装店老板好美。 < class="com">3.5。懸疑結構偽紀錄片。九種人物訪談、九種不同風格,稱得上是近年華語電影罕見的架構。獨特的手法雖然值得稱讚其膽識但就討論空間還是太有限了些,某些程度上保有神秘主義式謎題,但就論"小美"這號人物也僅止於他人角色的印象描繪,鍾孟宏的掌鏡依然保持著水準,尹馨好辣。 < class="com">延续的大佛风,特别敢尝试的间离式拍法,让这类“阿边”系的社会关照题材多出了很多诙谐的戏剧色彩,甚至还有少量恐怖类型桥段。从踏血寻梅到小美,港台青年一代的创作者即便在工业没落之际依然有着对严峻社会状况剖析的自觉,虽然不一定多深刻,但它的确令产业大跃进的对岸汗颜。 < class="com">是有趣的,應該能再更好。各個角色因為小美各自留下懺悔或噩夢與空虛(有點桐島退社給旁人的影響)小美去了GoodTri orBadTri ?片尾的涵洞鏡頭象徵很棒,但收尾還是稍微可惜了,整體可能還不夠深厚。「阿邊」拼圖。喜歡攝影、配樂,不愛黃信堯的部分。 < class="com">離心式敘事,雖然稱不上多原創,但放在台灣仍是特殊的。各段都有亮點,最終的一片亮白,柯淑勤的火車過山洞,撞車,機車,像是風格練習作業。黃信堯的聲音是最困惑的,太有特色,太啊堯(很出戲),又未對其身份加以解釋。聽完導演闡述,懷疑鍾孟宏指導甚多⋯
备注:已完结
类型:恐怖电影
导演:张训玮
语言:汉语普通
年代:未知
简介: 校園驚悚電影《藍色項圈》,耗時3年籌備,改編自暢銷同名短篇小說,故事以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升學壓力為雛型發展,寫實的手法加上詭譎的劇情安排,貼近學生生活又引人好奇,在2003年小說出刊時,引起高度的話題討論與迴響。每個學校都有一個傳說,歡迎光臨愛達生中學...向來教學形象完美、聲名遠播的「愛迪生中學」,流傳著一個神祕的校園傳說:「聽說成績不好的同學,只要進入420號房後還能活著出來,從此成績將會突飛猛進…」。剛轉學來到這裡的天才學生葉群,對這樣的傳說感到嗤之以鼻,更對校內充滿壓力的氣氛和扭曲的體制感到不可思議,單純的他想要改變現狀,卻不知道一場詭譎的風暴已直衝他而來!由《我的少女時代》監製葉如芬、《紅衣小女孩》吳明憲聯合監製,找來擔任過《露西》台灣區副導與《寶島雙雄》導演張訓瑋執導,邀請到許久未在台灣拍戲的金馬影后恬妞與金馬獎最佳女配角謝欣穎、金鐘獎最佳女配角黃采儀與在《一路順風》以一場「頭頂開花」的戲博得滿堂彩的陳以文同框飆戲。 蓝色项圈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45岁后是什么样子?听1985年薛岳《机场》的00后简直是凤毛麟角吧。“等你在这里待久了,就会发现知音很难找。”人总容易被体制“异化”,即使是有自由精神的男主叶群,也会为哈佛名额&第一名特权(独居寝室+手机电脑+不被监视+喝不完的奶茶)而不自觉钻进圈套,失掉自我性格,“想要在这里靠实力拿到第一名是不可能的”。从418寝室衣柜钻进420室的秘道,王自强亲手践踏自己的吉他&组Band梦,林志文被砍杀在画室前已忘了怎么绘画,他们放弃艺术,但都逃不过成为“祭品”的宿命,“原来这就是站在校园顶端的风景”。谢欣颖篡改文凭的角色有意思,帮学生改答题卡“我只能帮你这次”,帮助反体制最后又反水,“你们这些大人虚伪肮脏无耻卑鄙通通去死啦”。蓝是自由的颜色,打倒这个烂学校,才能真正自由飞翔。恬妞客串不寒而栗(舍监陈以文,爸爸段钧豪)。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完全没发现有什么看点。自始至终不觉得惊悚,就在猜电影到底要讲什么:每次刚要入戏它自己就跳戏了……开场四十分钟交代学园、人物各色设定,到底是约等于废戏通通无用;终于展开420号房又只是个过场:无关情节飙一路,还以为要声讨不人性的教育制度——可过于夸张的设定与影绰的恐怖氛围实在担不起严肃探讨,一时的解放也不知所云;最后死走逃亡伤的起承转合与前文没必然联系,师生心理发展而且根本没有说服力:何况戏剧冲突中细节的人物行为还前后矛盾。主创大概带着谄媚学生受众的小心机,剧本却很随意。剧本失败很难苛责演员,倒是恬妞出场总能把空气带进该有的氛围中,见得功力;小演员们无所谓演技,认真在找角色已经不错:林世文(汪师超饰)和王自强(杜以谦饰)区分度不够,也可能就是我脸盲吧……也是搞不懂还有人能从中看到“衡水模式”了。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又一部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之作,可硬要加入鬼怪元素,真的好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孔雀篇,是‘孔雀’在和人做交易,为了成精变人,而这部影片是恬妞利用项圈在和学生做交易,最后的一幕应该是想说恬妞是个长生不老的妖怪,利用学生上吊来吸取‘养分’吗?这和想要批判应试教育有什么关系?莫名其妙嘛。还有那个周老师,我觉得她这个角色很有戏,从几个穿插的镜头还有其他老师的冷嘲热讽,看得出她曾经是关爱学生的,可为了保住工作,她选择变成一个冷血无情的老师,最后还帮助学生反抗学校,可是在最后关头,她又背叛了学生。。难道她是最大的伏笔?是恬妞深埋在学校的一枚钉子?毕竟所有和项圈做交易的学生都是她班级的学生!除了剧情上觉得不应该加入鬼怪元素外,就是几个小演员的演技真的不行啊,太刻板了。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整个故事像是被生生的切断,又或者像是两部中处于上集的部分。某种程度上确实讲到了很现实的话题,achievement rovidestheonlyreal leasureinlife,于是有理由去控制,去漠视。前半段所铺垫的个人转变其实很真实,同学情的互助,自我的改编,但去到了后段反而没有作用,就有种无处使力的感觉了。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其实题材还蛮不错的,前半段虽谈不上出彩但也还算稳定,就算撇开恐怖元素光靠人性的丑恶和应试教育的反思也给编剧很大发挥空间。可惜后段大闹校园猝不及防地开始烂了起来,人物行动完全不讲逻辑各种崩坏,设计的反转更是生硬得要命。 < class="com">导演:张训玮编剧:张耀升/杨士贤/张训玮/李庭瑜主演:谢欣颖/恬妞/黄采仪/陈以文/傅显捷/汪师超/杜以谦类型:剧情/惊悚制片国家/地区:台湾 < class="com">乱七八糟,幼稚头顶了,真感觉是小孩拍出来的,毫无逻辑可言,儿子都天天被打了,爸爸居然首先怪儿子软弱,这种完全戏剧性的人设可真是太假了!大概演员的年纪都不大,所以整个看下来就真的非常幼稚!!!! < class="com">我覺得張耀升應該很不爽他的小說被改成這樣吧...青少年視角被改為成人視角,以及校長的新設定也頗讓故事失焦。青少年演員們的表演太生硬了,表演方面唯一不錯的是久違的恬妞。 < class="com">3.5-原來我們的兄弟也在遭受這樣的痛苦。我們該做的不是所謂的「認清現實」,我們該做的是鼓起勇氣。這種黑暗結局其實是自己洩自己的氣。倒不是不行,但也就是流於俗套了。 < class="com">非常意外的好看。比《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孔雀〉篇好看很多,(〈孔雀〉已經很好。)唯一可惜的是演員太生澀了。選角也選得不好。尤其是葉群。 < class="com">说白了就是导演想批判教育体制。国内同样也有这类型的存在吧。但剧中的闹鬼和献祭那种扯犊子的玩意导演完全没有拿捏好,最后结局也是不明不白,差劲! < class="com">剧本很一般,小演员毕竟是小演员,用力过猛,想想也就算了,但成人演员也是一副德行,台湾没有演员了吗?。。。不过气氛营造上还算差强人意。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导演:乔梁
语言:汉语普通话 闽南语
年代:未知
简介: 天青,一个违反禁令、被怀疑跑路的大陆渔工。吴念念,一个刚失去爱人、靠出卖色相为工作的槟榔西施。在基隆的破落街头,两个被世界抛弃的人相遇相知,在对方的身上拼命寻求慰藉。在这一夜,两个孤独的灵魂,走入彼此的心……基隆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时隔好几年的评论诶,回想起当时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还是初二吧好像,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我的qq资料的归属地,变成了那个连着好几年直到现在也没有变的基隆。基隆,我真的好想去,或许是为了爱情,为了理想之中的一点浪漫。这应该是我看的第一部文艺片吧,感慨了良久,那种感觉诶,现在回想起来依旧是莫名的真实,也依旧是说不清楚是什么样子的感觉诶,可能是我还是涉世未深,遇到的人与物与事终究还是少的。特别想说,评分才六点多,确实有点惊讶,因为至少对我来说,对那个初中二年级的我来说,这个片子确实是可以让我欣喜很久,回想很久。依稀记得电影最后的一个镜头,男主站在船上,赶来的女主远望(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真的是让我不舒服了好久,就是特别的,也不知道怎么形容才好,就是特别的感慨好了。基隆,一个因为一部片子爱上的地方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被困基隆的船员无法忍受寂寞,他只想仔细打量这座往返无数次的滨海城市,失去志朋的槟榔妹与大陆渔工不期而遇,夜市、KTV、大黄鸭却无法安抚两颗寂寞的心,同为社会边缘族群的陈天青与吴念念的浪漫邂逅不会有结局,天涯沦落的辛酸无人知晓,当船舶驶离港口,平淡中带着感伤,我无比期待着他们的重逢。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有点儿小意外,电影频道的尺度让我有点儿小意外,算作是进步吧,掌声鼓励一下。音乐就这么赤果果的抄,真的大丈夫???时间充裕的话,其实应该再花点儿时间雕琢下人物,虽然还是可以看出是花心思在做,还不够好。个别对手戏是亮点,其中的台词也很舒服。给自制剧一点儿时间,它会给你个出其不意。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你反正什么都没有了?为何不留下来?]始终无法摆脱的还是自我认知对自己的束缚。逃脱不掉的自卑与脆弱,苟且与妥协。最后还是会被现实拖拽的踉踉跄跄。[我渺小的如尘埃一般,如何抗衡这压迫我难以喘息的现实?我只能离开,什么也带不走,什么也没办法带走!]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住了四五年的基隆,感謝編導的溫柔,很棒很棒的情節流動,音效很基隆,人物因為低調的現實取景而提升,成為說不出的憂鬱,基隆的憂鬱.編導很懂得基隆的調性情懷,女主的烈性子與內斂矛盾融合,正是基隆人特質,最後,聽過太多故事了,弟弟妹妹乖,別哭!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比香港和大陆拍的主流爱情片好了不知多少!不是一堆主角,仅有两个人,但男女主都很饱满,不会很刻意。不像主流爱情片那么作,那么莫名其妙就爱上,动不动就闹分手。从人物到场景,总之细腻,虽然只是很简单的两个人,一天。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小场景、小人物。刻画小人物的电影也可以拍得很深刻,但是这部电影的情境构建,以及节奏控制只是及格或者多些。最后的冲突也没有想像中的大,感觉人物的内心并没有被很好的表现出来。但还是不少对话是不错的,给三星吧。 < class="com">用地域差异和政治认同来讲边缘人群的交心故事,虽然故事很不切实际,但拍的平淡而不做作,充满了忧伤和温情。技法尚可,比较讨巧。很好的题材,却是一般的叙事技巧处理,制作上还是略粗糙。 < class="com">一个屌丝歪歪片,装暖男扮深沉泡到了岛上的一个槟榔妹。槟榔妹真是一个红辣椒,没办法,从事的职业使她不得不练就一副自我保护的性格。还是脱了假发后好看,剧尾时站在港口的身姿好美。 < class="com">喜欢结局,两个人貌似都没有改变的结局。但是有的地方表演假、声音处理不合适、开头基隆港口的2个镜头有点繁琐,我觉得一个即可。制作上还是略粗糙。另外,乔梁老师好有范儿!! < class="com">带着淡淡的忧伤看完了这个故事,很喜欢这种叙事的节奏,有点像岩井俊二的电影。结局吴念念站在码头上看着渔船慢慢开走的镜头,世界那么大,却找不到容得下这两个人的地方。 < class="com">一部小成本影片,看完感觉挺惊艳的,比我想象中的好。一个大陆渔工和一个台湾槟榔妹,两个社会边缘人在一天内发生的故事,本来很简单但又拍得很饱满,挺值得一看。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陈湘琪 王柏森 邓安宁 李芹 王维明 倪淑君 陈以文 金燕玲 金士杰
导演:杨德昌
语言:汉语普通话 闽南话
年代:未知
简介: Birdy(王也明)、Molly(倪淑君)、琪琪(陈湘琪)、小明(王维明)四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做着不同的工作,表面光鲜程度虽有异,都有身份转变(由学生到社会人)时期的尴尬。而这其中最难做人的,是夹在好友Molly与男友小明之间的琪琪,她只能暗自努力,以期好友、男友的事业与生活能有所改观,三人的关系能有所改善,却得到双方的误会。 Molly的姐夫(阎鸿亚)在认定生活就是由若干玩笑构成的排列组合后,开始转身面向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然而他自认重获精神家园之时,却收获了同琪琪一样的无奈——两人被认定不过是演技好的实力派而已。人生的荒谬与悖论就此呈现,表演只有迎合了旁观者(观众)的心里,才会被认定为“真实可信”。 第4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杨德昌 第31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 第31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杨德昌 独立时代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杨德昌的电影才是真的充满希望,他的真实是用生活的点滴拼凑而成的。他告诉我们两件事:1真善美存在2真善美可以存活。尽管灰暗的色调等一切都在暗示灰败的社会生活和人性,可是世界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鸡毛蒜皮的苦闷才是真的苦闷,大多数人只是空虚麻木的利益机器,但人终究是人,表演还是会输给真情,人在情感面前真的非常脆弱啊。社会存在的其中一个前提就是,当大多数人是同一个答案,那么那个答案就是公认的正确答案;当大多数人是同一个样子,那么那个样子就称之为所谓正常。我并不觉得这个机制有什么错,因为只要是社会存在、运转,它就得是这个样子。可是还好,包容带给我们真正的希望。这个社会机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灵活的。我讨厌人,也欣赏人。我们残忍自私,虚荣伪善,我们跳不出谎言的牢笼,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渴望爱与希望。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群像题材的交互式结构同样需要人物与冲突两项建材,杨德昌加了一个顶盖,修的很大,以至于斗拱和梁柱的构成都嫌小了。人物方面,德昌使用了最简单的办法——找到角色所象征的“总结果”来完成人物刻画:电视、书籍两者不同思维所生产的结果;或艺术家,实业家的身份地位差异。以引申的价值观来构成戏剧性冲突,达成以偏概全之效。冲突方面,人物外部压力不存在客观的主事件轴,而是由其他角色的内部压力通过零散、有意识的转化结果。杨德昌为自己创造了完美的表达空间,依靠辩证性的对白填补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导致导演肆意地在宏观的母体上进行探究,难免用力有着说教痕迹。归根结底,我认为杨德昌以人物来构成叙事,而非叙事塑造人物。所为“事”并非商业电影追求的情节结构,而导演自身的作者表达。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过于真实过于直白复杂混乱的人物关系如同台北那个时代的社会一样主台词来分段有点意思因为内容很碎各个角色串联发生的一些琐事话很多还有重复出现《麻将》里的台词“你连自己要什么都不知道”“你爱不爱我”....虽然台词令人思考但未免过于依赖和单调感觉导演像是对这个社会在呐喊用这么多说教台词以获得社会上人的反思/活在这世界上人本就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被大众认可而定义因为真假难辨即便你诚实世人也会认为你装模作样所以其实真理并不只有一个也没有什么定义战胜虚伪只要诚实的活下去/注意力大部分全在满满的台词上画面和构图印象深一点的只记得光影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龙应台在1999年的文章《狂飙八0》中(后作为《野火集》三十周年纪念版序言)写到,“……但是波普一直强调的传统文化——是民主制度落实可行的传统文化,在台湾的历史环境里非但不是一个可以补充民主制度的力量,反而是一个必须克服的障碍。”她同样也写到,“九0年代看起来平庸而安静,可人心惶惶不安,首先就闹不清敌人究竟是谁。”然后,她说:“民意可能恶质化称一种多数的、平庸者的暴力,限制个人的发展……个人要从民意的强大束缚中解放出来,要向民意的平庸统治争取不同流俗的权利。”我认为,这几句话,是对《独立时代》的最佳注脚。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杨德昌很善于描绘一个时代的众生相。一方面反映时代整体情绪,在人前的伪装、表演、算计或摆出笑脸应付,人后却又破碎、痛苦、孤独、无助以及不被理解。每个人都这样拖着一个残破的自我,却又要像孔夫子在世一样对别人喋喋不休地说教。另一方面又细致立体地刻画了一众角色,每个角色都能典型地代表时代里的一个细分人群,导演即分别讽刺了这些人的虚伪、空洞、荒唐,又似乎对他们报以了一丝怜悯。最尖锐的是,在这一众典型角色里,你总能找到自己的嘴脸……一部堪比《一一》的好片子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很明确的讨论了文化产业兴起在台湾的发展状况。主题也蛮深入,人情事故中的中国伦理哲学鞭辟入里。但是后期的探讨在我看来是近乎偏激的,用很密集的台词来堆砌儒者的困惑论似乎不能引发有逻辑的思考。关于人性的思考。外表忠厚,刚正不阿的小明,可能遇到可乘之机也会不那么鲜明去选择立场。小明的父亲四处逢源,也有爆发的恐怖瞬间。一向说服自己只要用心的去做人,做事,不考虑别人看法就是对的,也会在一个瞬间绷不住落泪,做人还是比较难的。可以说比较致郁的片子惹。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为什么更喜欢杨德昌的这部电影,因为真实,通透,不做作,自己也置身其中。看起来整天笑嘻嘻的琪琪,被所有人认为有城府,而不是真的单纯。社会的问题是什么,不信任。琪琪真的单纯善良,可又有谁相信呢。所有人都在装,都在表演。不装的话,就是傻子,只能被别人骗。杨德昌刻画的太深刻了,一针见血。人生最容易逃避责任的办法就是装得跟别人一样;被冤枉是中国为会做人的付出的一个代价。 < class="com">杨德昌真的很懂得如何把一段错综复杂的关系里的所有人都串联起来。影片太犀利太通透了,“感情是一种廉价的借口,装的比真的还像”,影片中讲的社会人情世故、两性关系不只适合台湾,更适合整个华人地区。从学校走向社会,面对突然的角色转变,如何在做自己和向社会妥协之间平衡/选择,以及要怎样与他人相处,是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 class="com">一,片子里也说了,'好好生活想这么多干什么'。二,我们跳过上一句才有下文。怎么为人处事,或者怎么保持自我,又或者怎么夹在其中而保持平衡。片子站在上帝的视角,把人与人之间的孤独和虚假剖给大家看,然后留下怎么选怎么做这个难题给观众自己思考。三,结局是好的,至少有人醒悟和放手。 < class="com">剧本太好了。初看觉得有文艺腔,越看越发觉我们就是这样说话的,火候真好,一点不过。赤裸裸,幽暗,《金瓶梅》的味道。好多可怜人啊。剥皮抽筋似的解刨中国的人和社会,但并不局限于此,其实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就这部电影里的人来看,两岸的人虽略有不同,但都是地道中国人,统一有望。 < class="com">至此杨导的作品全部看完说实话我也不怕被喷我很少会有对某个导演的作品基本无感的虽然我能感受到杨导所做的那些剖析一针见血的刺破社会的假面同时又自嘲可是我真的无感虽然在观影过程中会被其中某些场景台词人物所触碰到但是真的我的情绪完全没有被撩拨起来待有机会再重新观看一遍吧 < class="com">那个艺术家太浮夸了,melly也有点。每个人说“小波”都好像不会发bo这个音。只有小明和琪琪算正常人。直到分手的那一刻才能轻松的心平气和地交流。如果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一个安全感,那谁会多一个安全感出来呐?最终的最终,还是要和自己和解。整部剧的演技感觉都怪怪的。
备注:已完结
类型:喜剧电影
主演:桂纶镁 杨祐宁 张少怀 李李仁 金士杰 林志儒 陈以文 张立东 王自强
导演:张耀升
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话
年代:未知
简介: 钱钰盈(桂纶镁饰)的丈夫郑子汉(杨祐宁饰)在腿部截肢手术后不幸离世,钱钰盈想拿回丈夫被截肢的腿,却被医院百般刁难、互踢皮球,于是一场异想天开的“夺腿计划”就此展开!她缠着外科医生要求帮忙,跑到一般人从未见过的医院地下室,在一包包检体中寻找丈夫的腿,甚至找上内勤人员监控医院合作车辆的GPS,闹到医院院长都来关切… 而这段充满黑色幽默的寻腿旅程中,也勾起钱钰盈与郑子汉从相识、相爱到相互亏欠的过往回忆。郑子汉对美丽的国标舞者钱钰盈一见钟情,在照相馆朋友约翰(张少怀饰)的牵线之下成为她的舞伴,两人坠入爱河、步入婚姻,是人人称羡的神仙眷侣。但郑子汉一心想要赚大钱让妻子过美好日子,却让两人的感情逼入绝境,最终形同陌路,没想到两颗心再次靠近时却是在医院里将面临生离死别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