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迈克尔·摩尔 JamesBlanchard JamesBond
导演:迈克尔·摩尔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 主演:迈克尔·摩尔/JamesBlanchard/JamesBon导演:迈克尔·摩尔语言:英语地区:美国编剧:迈克尔·摩尔类型:纪录片/历史上映时间:1989-09-09 别名:大亨与我用户标签:纪录片,美国,MichaelMoore,Michael_Moore,1989,美国电影,Documentary,社会问题片长:91分钟imdb编号:tt0098213 这部《罗杰和我》是Moore在89年拍的,那时候他老家密执安州的FLINT镇,因为通用汽车公司大幅裁员而全面衰败,他拍这个片子不是为了拯救他们镇,而是拿来质问大企业,用事实撕开他们的正人君子的假象。罗杰是RogerSmith,当时通用汽车的大头头。 一部非常成功的记录片,非常流畅,不像别的片子,你可以随时按下“暂停”去接个电话或者把烧开水的灶关了。这种一气呵成的节奏,让人觉得片子一点儿也不烦闷,看得很有情绪。 Moore一直在找罗杰,但是罗杰根本就不给他机会见着、其实也根本不在乎他,于是全片就一直在Moore的“追访罗杰”的情节下被贯穿起来。虽然他最后终于在某次活动里终于让罗杰曝了光,对方还是没有说出来啥,但是这已经足够了。 另外两个连贯全片的人物,一个是负责EVICTION的政府代理人,另一个是普通的养家畜为生的下岗女工。EVICTION这份工作,以前在一部荷兰电影《CHARACTER》里面见过,像我们在红旗下长大的都难以想象的职业,就是把拖欠房租的家庭,从房子里“逐出”。听起来像两三百年前工业革命那年头的事儿吧?其实这活儿一直都存在着。那老兄一贯穿着风衣但是没法儿像发哥那么酷,是个有点儿臃肿的中年黑人,他不说什么狠话,只是事务性地安排下岗缴不出房租的人搬走。有的家人大吵大闹,他也是很低调地等人消气了再说一句,“你碰上了我算你的福气,起码还有个人和你讲理”。 在家里养家畜的那位女士,看起来还是非常成熟自立有爱心的,下岗以后除了一点儿有限的福利补贴,她就靠着这个生意过活。她养的兔子,既可以当宠物也可以作食用,完全由客人自己决定。Moore刚开始去的时候她还有戒心,怕是来检查卫生的。后来几次就越来越乐意接受采访和拍摄。直到有一次,她表演了亲手杀死一只兔子,而且很利索地剥了皮,而一分钟之前,她还在把这只兔子抱在怀里嬉戏。 记录片不一定是客观的,就像这一部。Moore对通用肯定有个人恩怨,他用不着掩饰这个。他要做的事儿是,战术性地压抑自己的愤怒,用专业精神制作一部人们愿意看的悲剧性现实影片。我觉得他挺成功的。 罗杰和我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处女作就如此惊艳。看罢甚至让我怀疑他的政治立场(笑)。这个家伙,太犀利了——最直接体现在他的剪辑上——且笑果颇多。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谐]完扔)揭露可谓不加掩饰,但事实是,他仍旧自豪自己是一位American。那位所谓的米国小姐,和那些在镜头前公然撒谎之人,让我想到四个字:美国白痴。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看得我好恶心。迈克摩尔完全不懂经济学常识,一味的煽情【民粹主义】和断章取义【只展现资本家不近人情的一面而没有反映出那些懒得要死也贪婪的蛀虫工人嘴脸】,资本家和发言人都比他decent的多,对比起来摩尔真心low的不行【以前觉得很喜欢,现在觉得他不是蠢就是是坏。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通用首先在美国关闭11间工厂,然后在墨西哥新开11间,毕竟那里的工人每小时只要70美分。再把省下钱收购其他公司,那些造军火的高科技公司。接着对工会说自己破产了,把削减工资时砍掉的几百亿暂时归还。最后把钱从工人手里抢走,建更多的海外工厂,夺走他们的工作。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通过寻找罗杰为线索展开因美国汽车工业没落而使汽车之城弗林特镇的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却无力回天的非客观纪录片虽是悲剧性的现实主义影片居民们无奈的美式幽默却无时无刻涵盖其中尤其是影片末尾圣诞节前夕的交叉剪辑悲凉从心底延伸…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黑前东家的纪录片。很多人面对镜头的遮遮掩掩,眼神里的抗拒很微妙。记忆比较深得是导演和运动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以及密歇根小姐的对话。资本的运作必然要低成本,工作机会流向发展中国家。川普上台后要振兴美国制造工业,是否真的会把岗位带回美国?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纪录与娱乐#在媒体如云的现代环境里,新电影必须争夺注意力,这就使得纪录片的故事叙述成为必不可少的元素。影片中麦克摩尔的有趣旁白跟随着他寻找罗杰却时时碰壁的行动在影片中占用的时间与该片对弗林特小镇汽车制造历史的回顾时间同样长。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真的無法真心愛MichaelMoore,覺得他剪接的嘲諷性太不留情面了,不是要鄉愿,但留白一些更能讓觀眾去思考,有思考才更認同。但這部處女作實在是能以小見大,找對切入點而精準,怪得後來一路這樣做。 < class="com">彻彻底底的反工业资本主义视角的纪录片,摩尔一早就把各种尖刻的反讽和煽动性的素材编排发挥得淋漓尽致,自然也是又一次表明了纪录片作为观点载体的力量,大概这正是“客观”影像发挥的巨大“主观”性效果 < class="com">美国愤青追踪实录,Fragment时代的代表,观赏性很强,但其实还是他自己导演的成分比较多…后来对此他也有承认故意为之。以及密歇根真是几十年如一日啊,当年的景象什么样,现在还是一模一样…… < class="com">胖子的处女座初见模型,全片以找寻罗杰为线索,穿插几个固定的线索,无论从背景音乐还是对白人物设定,对比讽刺作用很到位。纪录片的客观性真实性在迈克摩尔这里需要讨论,所以关于他的争议一直很大。 < class="com">真tm逗~我得补充一句,觉得纪录片就得客观纯属自欺欺人!像这样明摆着告诉观众我就是对通用火大,我就是要说他们,他们到底怎么样你自己看反而让我看来比很多保持中立的要来的真诚的多~ < class="com">有些评论真的是naive,这就是美国版的东北大下岗。看了他的其他纪录片再看这个,不胜唏嘘。1989年,六月大事发生,两年后苏联解体。而弗林特一乱就乱了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