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亚当·佐杜洛夫斯基 布隆蒂斯·佐杜洛夫斯基 莱安德鲁·托布 帕梅拉·弗
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语言:西班牙语 法语 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 主演:亚当·佐杜洛夫斯基/布隆蒂斯·佐杜洛夫斯基/莱安德鲁·托布/帕梅拉·弗洛雷斯/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JeremiasHerskovits/JuliaAvendaño/BastiánBodenhöfer/CarolynCarlson/AliAhmadSa'IdEsber/KaoriIto/CarlosLeay/HugoMarín/Feli ePizarroSáenzDeUrtury/Feli eRío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语言:西班牙语/法语/英语地区:智利/日本/法国/英国编剧: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类型:剧情/传记/奇幻上映时间:2016-05-14(戛纳电影节)/2016-10-05(法国) 别名:无尽诗篇(港)/欢迎来到诗乐园(台)/EndlessPoetry用户标签:智利,传记,2016,奇幻,法国,戛纳,剧情,文艺片长:128分钟imdb编号:tt4451458 本片是一部围绕智利裔墨西哥籍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传记片。主要讲述其在早年的创作之路。在片中,亚历桑德罗还与很多国内年轻有才但还未成名的年轻人见面交谈。 诗无尽头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拉美电分的老师是我见过最傻逼的老师,这个班的学生是我见过最傻逼的学生。全程伴随不合时宜的嬉笑,大惊小怪的声音,蠢而不自知的点评。老师除了标榜自己重口味,逼逼叨受过的那点情伤,以为把性挂嘴上就自由解放领先人类?同学们都他妈来自清朝?大家看cult就一定脸红心跳无法接受?假设真的是出自教学原因无法公开放映,那能不能换个片子?别在这里跳来跳去,尊重一点您所谓的最爱的导演吧。别再一脸淫荡地教这个艺术院校的学生学电影,自己先建立对电影起码的尊重与敬畏,求求了。重点讨论活着的意义。形形色色的人,看似乖张的演技,让人不适的镜头,处处出人意料的剧情走向,还是挺喜欢这种魔幻现实风格的。每个小故事都可以引发关于现实社会的反思,每种反常的行为都代表这个时代部分群体特征。高饱和的色彩鲜明的冷暖色调,杜可风牛逼。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1.佐杜洛夫斯基把电影拍成了一部舞台剧。移动的背景幕布表现了时代迅速变迁、以唱代说的形式展现了母亲对音乐的热爱、带着相同面具的群众演员都是移动的道具,象征着丧失个性的大众。片中人物的真实想法均通过夸张的形式外化,这便是荒诞却真实的原因。2.立志当艺术家的人都必须是自私的。然而想当艺术家却又善良的人结局大概只有两种:像堂兄那样吊死在电线杆上,或者像母亲那样在家唱着歌剧奴隶般的苟活。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重温;「现实之舞」姊妹篇,两者合一构成满载导演浓厚乡愁的史诗级实验传记。影片涵盖宗教/政治/艺术与情爱的探讨,将一系列安常习故的哲学议题以戏谑妄诞的另类视觉意象呈现。直面过往的自我剖析与心灵救赎,这种炽烈的情感足以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粉碎明暗善恶的分阻,串起漫长岁月不被遗忘的纯粹思念。#不想承认,原来这就已是最后的佐杜洛夫。#(8.3/10)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20180718润生园有面条和杏酱果腹,吃着自己的菜特别舒服,于是我又吃多了(掌嘴)。在书架上看到了《身体的乡愁》,被《土地·流亡》篇章的标题吸引,翻开看写的正是智利诗人聂鲁达,是我在回程的五个多小时半睡半醒间看完的电影《诗无尽头》的背景补充。桌子上有个“忄”,于是我拼了个“快”字。到底是要因“快”而悲观还是因“诗无尽头”而乐观呢。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诗人的眼里,这世界有另一番美。母亲说话如同唱歌剧,父亲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守财奴,魔幻主义色彩之外有丰腴的女人、有侏儒、还有马戏团的小丑和无处不在的黑衣人,自传体电影看的不少,这样形式主义还有点意思。最后一幕和父亲在码头和解,一个拥抱足以泯恩仇。人就是要不断和过去的自己告别才能找到新的自己并继续前行。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中间一段,也许是我不理解,看着实在是很烦。直到后面才被完全震撼住了。我学着如何去爱,我学着如何创造,我学着处世。世上所有的路都是我的路。静心聆听,我听到全世界在哭泣。智利导演。想起九月看的智利作者的《金卡斯的两次死亡》,他在月光下纵身一跃,葬身汹涌的大海,突然感觉能稍稍理解这个民族的某种气质。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言语在这种电影面前词穷,任何想像到的色彩和画面感染力远小于观看当下的冲击。无节制裸露的身体,环肥燕瘦、正常与畸形人物的交替出场下,是让下半身引领成长的诗人,据说是自传体的导演本人。是不能用常态思考的电影,如同始终咏唱的母亲,始终在念诗的主角,我的观后感也只有:卧槽好美!神马玩意! < class="com">读诗写诗,也许是种生活态度,诗意是人们看到的非凡世界,透着蝴蝶翩翩起舞的美丽与神秘。热爱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每次重生都是一次选择,选择热爱,选择创造,选择燃烧。接纳自己才能找到自己,诗即行动,自我即工具,用来开创更深层的自己。大脑提出问题,心来解答,人生本无意义,活着并永远年轻。 < class="com">每一帧都是一场幻梦,每一句诗都是狂热,对于佐杜这样的多巴胺分泌旺盛者来说,只有让生活变成一场永恒冒险,才能感受到自己是活着的。希望佐杜拍成自传三部曲,从《现实之舞》到《诗无尽头》,书写完童年少年和青年初期,逛完了马戏团写过了诗,现在呢,开始做人偶和复兴超现实主义吧! < class="com">太爱了,最爱的传记电影,目光重新回到童年,回到诗歌,回到一切梦想的开始,大脑提出问题,内心则给出答案。最后的最后则是只能在电影填补的遗憾“你远走法国,再也没有见过他,他离世时你甚至没有流泪,尽管你表面看起来很漠然,但你在心中默默地说:你什么都不给我你给予我一切 < class="com">3.5有趣的是和同一单元的智利电影《追捕聂鲁达》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时代同样的结局却完全相反的风格,但文学性却远远没有前者来得深入,被荒诞的调子消解掉不少,导演亲自出现的段落更是让电影变的浅显。不过怎么样说,再做一次自己童年和青年时期的梦都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 class="com">佐杜洛夫斯基理解的人生就是一场醒不过来的噩梦,不论他的存在哲学与宗教心理是否早已老生常谈,也不论艺术家是否就该如此不为常人所理解,起码能如此有力的表达在银幕上确实很有能力。当一个人始终坚持活在梦想中,梦想就成为了现实,而他的现实则必然只能是一场虚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