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田天 韩建玲 赵树林 李桂苓 郭丰赫 温新宇 王富有 付柄丽 冯淑燕
导演:蔡成杰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 主演:田天/韩建玲/赵树林/李桂苓/郭丰赫/温新宇/王富有/付柄丽/冯淑导演:蔡成杰语言:汉语普通话地区:中国大陆编剧:蔡成杰类型:剧情上映时间:2018-07-20(中国大陆)/2017-07-23(FIRST青年影展) 别名:小寡妇成仙记/MirrorsandFeathers/TheWidowedWitch/Shaman用户标签:魔幻现实主义,中国大陆,人性,农村,独立电影,2017,剧情,FIRST片长:105分钟/140分钟(FIRST青年影展)/113分钟(中国大陆)imdb编号:tt8306326 《北方一片苍茫》讲述了一个死了三任丈夫的农村寡妇,被村民疏远,流言蜚语在村里谣传。一次阴差阳错,众人以为她可以看病驱邪,诚心相助的她,治得了病,却拯救不了贪婪和冷漠的人心。 第20届台北电影节国际青年导演竞赛(提名)蔡成杰 第11届FIRST青年电影展青年电影竞赛最佳影片蔡成杰 第11届FIRST青年电影展青年电影竞赛最佳导演蔡成杰 北方一片苍茫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很抱歉我只能给三颗星。用愚昧来打击愚昧,最终被愚昧所杀死,这里讲的是一个小寡妇成仙,然后又被人间打回地狱的故事。所有的象征,隐喻,绝美的构图,北方一片苍茫。确实是很好的。可是我不喜欢,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影片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浓浓的间离感,无论影片最后想表达的悲剧内核是多么的悲怆,也使人无法感同身受。这种间离感并不是影片所需要的,而是因为导演编剧和演员的共同青涩决定的。换句话来说就是不成熟,而这种不成熟广泛见诸于这部电影的所有方面。首先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主题,毋庸置疑,我也喜欢这部电影的构图。但影片过慢的节奏,滥用的定机位,蹩脚的方言,自我感动的故事线,毫无波澜的叙事结构,都让我难以去投入到这部电影中,对其有很高的评价。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感动,减一星是给配角,演的不好,但片子的设计的非常巧妙,尤其是小狐狸幻化成小孩的那一幕,想到了初二在大雨里救回家的小野猫,不知道它们后来有没有活的很好。整个故事就是小寡妇的奇遇记,遇到了善恶美丑,不变的是她看破世事的无奈和内心依然坚持的善良。结尾石头被炸死,能感觉到导演是让小寡妇更加绝望和无依靠。你相信万物有灵吗?你相信有鬼神的存在吗?你又想求一张平安福吗?有前辈说,菩萨在哪?菩萨在你心里,你就是菩萨。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巫妖故事绘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现实人间,剧本工整且很有意思,拍摄有想法,但略显青涩也明显很匆忙。说本片像故事会并一脸鄙夷的,我反而觉得故事会模式在中国电影中的缺席本身就是一种遗憾(本土怪谈模式就该这样进入鄙视链底端吗?)。西北东北两地方言混合模糊地域性;爸妈看的也很喜欢。真仙也救不了愚民,最终她谁也没有救成,北方一片苍茫。(8895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6.5/10,《小寡妇成仙记》是本片的原名,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现在这个名字,因为非常厌恶愚昧迷信这一类东西,所以本片所想要表达的一些东西引起了自己的共鸣,灰黑白三色为基调的全片在大量长镜头之下总让人想起我们这个愚昧了几千年的民族,科学才是唯一不变永恒的信仰,这是我看完本片后最大的感受,教育真的真的很重要,当然,不仅仅只靠教育。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谁的苦命在桶里煮了,谁的背运在胎里换了,谁的魂魄在风里跑了,谁的良心在雪里丢了。谢你时是普度众生苦,爱你时是仙女下凡尘,怨你时是阎王画人影,恨你时是妖女惑人间。六爻占卜摸骨算卦你无一精通,奸淫贪欲利己饕餮你一眼看穿。山牲尚知跪乳,心毒却敢吃人,掐指一算,哎呦,好恁么一个魔幻人间。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年度最佳大陆国产片。对于一个并非“完全城市化”的我来说,他用影视语言表达了对科学边界和玄学交叉点的探索和诠释,也非常符合本人的价值观。黑色里自然有白色,沉重中又包含着戏谑。这是导演的第一部长片,可以想象资金周期的问题,那些“业余”的拙,也自然成为影片的巧,为影片增加了别样的趣味。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恕我不能苟同,但导演剪辑的公映版本显然算不上好看。通篇下来,除了还算精致的构图之外,最惊艳的地方还属影片前一段的那个主观镜头。这个长镜头疏离感做的非常棒,也非常有意思。可惜了,后面的大部分镜头并没有给我带来相似的感觉,甚至过于主观和表达欲过强的镜头推翻了之前带来的少许疏离感。 < class="com">浸没在看表面看颜值的时代,本片丑陋粗糙。但去除粗砺的表面和表演,本片中我们看到了黑讽的智慧和力量。换句话说,剧本很棒,可惜制作的不好。那些拿现实或与《故事会》比较的人,完全对创作影像故事和中国电影无知。电影很难实现的,但本片大部分场景很有质感,有张力,难能可贵 < class="com">3.7/5尽管在技术上非常粗糙,甚至影响基本观感,但内容上还是能做到言之有物,行之有度。碎片化的故事拼拼凑凑出还算显眼的人物形象,宿命主义,神怪元素包裹下的人情大赏。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除了丑恶之中的良善,还有残酷环境下对于精神与艺术的执着追求。 < class="com">就是2017年First影展最佳剧情片《小寡妇成仙记》,改名改得真彻底。。今年目前为止最喜欢的国内院线片,另一部是《村戏》。。小寡妇带我们看尽农村光怪陆离世情百态,那些愚昧的贪婪的丑恶的种种,成了仙还可以去仙,神仙都拯救不了人性之恶 < class="com">20180919le。其实这是最真实的残酷人间,农村的罪恶面简直就是这样,根本算不得魔幻。编剧强大,但导演手法和表演严重跟不上,很多台词讲起来生硬无比。片尾曲很牛逼。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即在人间,就要赎罪。忏悔吧,众生。3.5 < class="com">被禁止公映是有原因的,但确实是部佳作!开篇时以第一主人公被认为无意识无知觉的视角去观察周围人事,很新颖,挺独特!荒诞的剧情呼应结尾处最赤裸的现实悲惨,彻彻底底的人生悲剧,让观者深思!只是期间有点磨磨叨叨,太拖太长!能痛快点就好了!
备注:已完结
类型:纪录片
主演:叶开 周国平 郭初阳 钱理群 李玉龙 蔡朝阳 童蓓蓓 何易 邓康延 陈
导演:邓康延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 2013年9月9日至9月13日,十集电视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将在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首播(1-5集),播出时间为周一到周五每晚20:00。本片由深圳越众影视公司、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出品,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凤凰卫视首播之后,本片随后将登陆中国教育电视台、重庆卫视等电视频道。具体播出安排: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9月9日(周一)晚20:00《重回人的语文》9月10日(周二)晚20:00《天梯》9月11日(周三)晚20:00《守望乡村》9月12日(周四)晚20:00《大学大学》9月13日(周五)晚20:00《公民》第二天下午16:30重播第一集:《重回人的语文》什么是语文?它不该是枯燥得让人想烧掉的课本,也不是考卷上的标准答案。语文是语言背后的思想和灵魂,它教会人如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然而,今天的语文课,质量已经岌岌可危——在上海,《收获》杂志主编叶开发现,女儿正在成为垃圾教材和病态课堂的受害者,他奋笔疾书,决心以一己之力《对抗语文》;在江浙,20多位一线教师自动集结,他们致力于给小学语文课本“挑错”、“找茬”,并自觉探索“现代公民理念下的语文教育”;在民间,学者们回到民国,向老课本汲取言语的力量和人性之美……种种努力,都是为了恢复语文的本义——人的语文。第二集:《寻找马小平老师》2012年1月16日,深圳中学语文教师马小平因患脑癌去世,北大教授钱理群惋叹:马小平是他所识教师中“最具世界眼光”、“可以称得上教育家的人”;同年,官方组织的“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活动在央视高调飘红,与此同时,由民间发起的“寻找活着的马小平”却在教育界引发了更深刻的感动。有评论说,“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寻找,耐人寻味”;马小平是谁?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如何燃烧生命,照亮了他的人文讲堂?摄制组依次走过湘潭、东莞和深圳,学生、同事、朋友、女儿……众人动情的讲述中,马小平的形象渐次丰满,我们最终发现,他,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师者。马小平走了,“活着的马小平们”正在走来,他们将带着我们的孩子找回人的尊严,找回教育的尊严……第三集:《呵护童年》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华德福,一种源自德国的教育,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它是学园、花园、菜园和家园,它“呵护孩子完整的童年”。九月,开学的季节,陪伴两个被体制教育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孩子,杭州独立教师郭初阳走进成都华德福学校,为期一周的“试读”和“陪读”,孩子们将体验主流教育之外的另一种童年;而郭初阳,这个现行教育体制的质疑者,将为我们解读华德福教育的种种细节,并探寻它与主流教育接轨的可能性。孩子们是否会选择华德福?家长的选择又会是什么?无论结局如何,“还孩子一个美好童年”的命题,已经无可回避。第四集:《天梯》一代一代的中国人笃信:知识改变命运。然而今天,寒门子弟藉以改换门庭的那道阶梯,正在发出断裂的声音——他们,是5800万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弟;他们,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800万山乡孩子;在垄断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超级小学、超级中学的大门外,他们逐年流失,转而出现在田间地头,或者打工者拥挤的列车上;他们,是游走在城市边缘的蚁族群落,空有一张大学文凭,却既无力“拼爹”,又没能掌握起码的谋生技能……究竟是什么,让寒门学子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狭窄?国家的转型在加剧,而个体命运的转型,却似乎陷入了停顿。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已成为中国社会不能承受之殇……第五集:《守望乡村》乡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改变乡村落后的基础教育,恢复乡村文化生态,需要民间力量具体而微、坚韧不拔的长期介入——在晏阳初的故乡,立人乡村图书馆在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扎下根来;在陶行知的故里,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向农家子弟敞开怀抱……他们不约而同地践行着陶行知、晏阳初们的信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眼下,他们能够改变的,或许只是一个孩子,一所学校,一个乡村;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相信,欲温暖世界,必先擦亮一根火柴。守望乡村,让穷孩子也能仰望星空。第六集:《大学大学》英国教育家怀德海说:在中学阶段,学生应该伏案学习;在大学,他该站起来,四面张望。2005年,诗人王小妮以一名大学教师的身份走上讲台,在那些年轻的面孔上,她读到的是困惑、迷茫、贫乏、冷漠……12年的应试教育把他们压成了扁平状,他们缺乏常识、自私、现实,对周围世界漠不关心;严峻的就业形势压抑了他们的梦想,他们无力“站立”,更谈不上“四面张望”……刘道玉、钱理群、陈丹青、张鸣、周孝政、熊丙奇……大学里的智识之士纷纷诉说体制之痛:官本位、学术腐败、钱权横行……,积习与流弊的漩涡中,人文精神消失殆尽。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大学?!第七集:《在路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樱花盛开的武汉大学,最早释放出中国高教变革的积极信号——学分制、双学位、贷学金……一系列闪动着人文、人性光辉的改革举措,让刘道玉赢得了“武大的蔡元培”的美誉;时隔20年,在举步维艰的泥潭中,中国高教改革的探索者再次出发了——2012年9月,修成正果的南方科技大学正式开学了——当理想遭遇现实,朱清时,这个理想主义的校长能否将他领军的“去行政化”改革进行到底?被打上“试验”标签的莘莘学子们,如何开始他们全然不同的大学生活?珠海联合国际学院,一所潜水七年的“内地与香港合办大学”近日浮出水面,许嘉璐评价说:“UIC已经跃升为清华、北大级的大学”;校长负责制、教授治校、全英文教学、浸会大学的文凭……“洋大学”的冲击波,能否对内地高校产生“鲇鱼效应,”倒逼国内的高校体制改革?第八集:《课堂风暴》没有讲台,老师“靠边站”,学生三五成群簇拥在黑板前,边写边讨论,教室门洞开,参观者络绎不绝——偏居鲁西南乡村的杜郎口中学,一度因教学质量太差险些关门,如今却以独特的“学生自主课堂”闻名教育界。专家评论说:“杜郎口模式”是课堂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是素质教育的希望之路;质疑的声音说:杜郎口并未摆脱“应试”的窠臼。在民间,“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宣称要“点燃思想的课堂”,在各自的教室里,一线教师们掀起了一场不同于杜郎口的学习的革命;体制并非铁板一块,或许,此起彼伏的课堂风暴,将为中国教育吹出一片明朗的天空。第九集:《在家上学》面对教育的现实困境,有人迎战,有人妥协,有人则选择逃离。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无需去学校,客厅是他们的教室,父母是他们的老师,他们自主安排时间和课程,他们中的大部分,不打算参加国家统一的中考和高考;而在现代版的私塾,“中西合璧”的教育正在打造着另一批孩子,私塾的开创者,多半是“在家上学”的成功者,他们认为,他们的成功可以复制。支持者说:在家上学有利于个性培养;反对者说:孩子需要朋友,独自在家无法实现“社会化”;有关部门说:在家上学违反教育法;教育专家说:社会应让在家上学合法化……无论如何,在民间,形形色色的新教育正在生长。它们的未来,或许远比我们所能理解的更丰富,更深远……第十集:《公民》美国现代公共教育运动之父霍拉斯曼说:建共和国易,造就共和国公民难;有识之士指出: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在西方主流社会,公民课程已经运行了几百年;在中国,1949年之后,公民教育戛然而止。2012年,在深圳,央校校长李庆明突然被“下课”,他在央校的公民教育实践,吸引了舆论的眼球,也让他备受争议;在南京,律师崔武走进校园,以一只苹果为道具,向小学生们诠释“公民”的内涵;在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利用互联网,一次一次向公众演绎着“公民责任”的空间……公民教育,何时堂而皇之地走进中国的中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