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马诺伊洛维奇 拉扎尔·里斯托夫斯基 米里亚娜·约科维奇 斯拉夫科·斯提
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年代:未知
简介: 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编剧:杜赞·科瓦泽维奇/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主演:马诺伊洛维奇/拉扎尔·里斯托夫斯基/米里亚娜·约科维奇/斯拉夫科·斯提马科/恩斯特·施托兹类型:剧情/喜剧/战争制片国家/地区:法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德国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德语/英语/法语上映日期:1995-04-01(南斯拉夫)片长:170分钟/167分钟(美国)/320分钟(导演剪辑版)又名:没有天空的都市/地下社会IMDb链接:tt0114787地下的剧情简介······ 1995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1941年的南斯拉夫正处于德国法西斯占领时期。一夜,马高为庆祝好友黑仔加入共产党,请来了小乐队助兴。他和黑仔两人喝着白兰地,驾着马车驶过空旷的街道,甚至鸣枪欢呼。黑仔被唠叨的妻子劫回了家,马高则去找妓女鬼混。马高的弟弟伊万是动物园的管理员,他因为口吃,总与动物为伍,可在德军的一次轰炸中,动物园毁于一旦,他只救出黑猩猩宋妮。黑仔的妻子即将生产,他却迷上了年轻漂亮的话剧演员娜塔莉,对她的纳粹军官情人法兰斯愤恨无比。黑仔冲上剧院舞台,把娜塔莉从演出中劫走,不久被德军抓住,施以酷刑。马高化装成大夫混入德军老窝,勒死法兰斯,救走黑仔。德国纳粹展开大规模搜捕,包括伊万在内的大批革命家属躲进马高家的地窖避难,深受重伤的黑仔也被送了进来,马高成了他们和地上唯一的联系。黑仔的妻子难产死去,留下儿子祖凡。而此时娜塔莉却在马高的甜言蜜语中投入了他的怀抱。 四年之后,侵略者被赶走了,南斯拉夫在铁托领导下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国,马高作为其战友身居高位,同妻子娜塔莉一起被群众崇拜。他用各种方法让地窖里的黑仔等人相信战争还在继续,他们不得不躲在里面为“革命”制造武器,却做梦也想不到这些武器从后院成批地运往国外,为马高换取大把的钞票。时光转眼间飞逝,为参加黑仔独子祖凡的婚礼,马高和娜塔莉来到地下。盛大的庆典上,人们大吃大喝,三个多年老友却各怀心事。黑猩猩宋妮误开大炮,宴会立时一片混乱,黑仔趁机带着祖凡持枪潜上地面,准备与德军大干一场。他们把电影外景地当成敌军阵地,大开杀戒,但翌日清晨祖凡便失足落水身亡。为寻找受惊吓逃跑的宋妮,伊万也来到地面,却被途径的车辆带往了西德。马高和娜塔莉则炸毁了地窖,带着走私军火赚来的钱逃出国境。 时间到了1995年,在德国精神病院里关了数年的伊万无意看到报纸上通缉马高和娜塔莉的消息才知道哥哥欺骗了自己,htt :///于是沿着地下隧道走回了故乡,但此时南斯拉夫却已土崩瓦解,战火纷飞,黑仔成了战争的领袖。坐着轮椅的马高还在做军火生意,愤怒的伊万将他打死,自己随后在教堂中上吊,陪伴马高的娜塔莉也被士兵射杀。而孤独的黑仔仿佛听到儿子的呼唤,纵身跳入了水井,穿过那里同妻儿重聚,跟朋友冰释前嫌,大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地下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没有比革命更血腥的,没有比政治更肮脏的,然而催生出革命的,不过是为了浪漫的愿景,设计出政治的,也是那些浪漫的人。片中表现的南斯拉夫是疯狂的,疯狂的人,疯狂的社会,一个疯狂的时代,顺手捡起一只黑猫,任由它痛苦的乱叫,依然用它擦着自己的皮鞋,从这一刻起,我就认定这个马尔科是个邪恶的人,他霸占朋友的妻子,欺骗他们二十年,对外宣称朋友已经死去,出席朋友的葬礼,并吟诗一首,听起来荒唐可笑,但我丝毫不担心这种事在现实中发生,因为现实只会比它荒诞百倍。我们没有资格嘲笑过去的南斯拉夫人,因为我们也像他们一样,活在一个被人蓄意封闭的世界里,外面的世界里有什么,我们并不知道,只能被动的接受了那些被过滤过的,选择性让我们知道的,就像片中的医生的金句:“共产党就是个大地下室。”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在百子湾看了这个近三个小时的库斯图里卡名作。果然好的电影还是要用大荧幕看的,完全没觉得时间漫长。这部1995年拍摄的影片用荒诞和幻想映出了南斯拉夫这个国家的苦难和魅力。从开片的动物园场景到儿子婚礼几十分钟的场面都是浓墨重彩,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一幕幕的夸张和巧合里,在笑的同时喉咙会有种苦涩感,那种笑中带泪的情节真是让人五味杂陈。有两幕差点泪目,一幕是黑仔父子两人从地窖里爬上来第一次看见太阳后说太美了,以及最后一幕在幻想的世界里伊万的结语:曾经有一个国家……总之,在故事的流畅和语言的运用上叹为观止。另外,里面南斯拉夫的吹奏乐和总是响起的莉莉玛莲填满了整个留白的空间。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酒瓶挂在裤裆,战争打来撸管,用活猫擦皮鞋,向餐桌上的鱼开枪能在楼梯上生孩子的老婆死了,旧国的消亡与新国的诞生一个四方觊觎的情人,一个四方觊觎的国家经过电击和轰炸的男人,精神和肉体都饱受折磨的南斯拉夫,死于自己的弟弟,被永远地割裂“我们都疯了,只是还没有被诊断出来”……“这是正午的阳光吗????”……“太阳躲起来了,这(镁光灯)是月亮”我们的理想生活只存在于地下,海底,盖住光明,能换来一叶障目的欢愉。不就和做梦一样如果生活是一场骗局,谁能和我共度最后的圆舞曲?nobody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20181216百子湾资料馆和阿甘正传相比,将剧中人缝合进历史真实影像的“镶边”,在后冷战的南斯拉夫语境中更具有历史的介入感。地上地下对现实的两分,其实已经在区隔中完成了对那个时代的审判,地下人们的生活是被幻觉支撑起来的,整个共产主义就是一个大地下室——这在今天看来更具现实意味。地下室中的人们也有爱和恨,希望与狂欢。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在百子湾资料馆看得,接着《钢的琴》,感慨这部片的确好长,野心足足。魔幻荒诞的世界时局,感觉用了很多比喻又捉摸不透。两兄弟的混不吝的风格太好玩了。对南斯拉夫很有兴趣,16年圣诞节本来准备去的没成行。对于故国的怀念,和对南斯拉夫内战的不解和困惑是很明显的。想看更多影评来review。结婚时和 arty时的音乐印象深刻。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打着革命旗号的往往总是幌子,背后的阴暗之处成为滋生欺诈、腐败的温床,一个悍匪、一个骗子、一个荡妇,撑起了南斯拉夫的革命之路,地下隧道一方西德、一方雅典,却失去了南斯拉夫,宛若天人一般的时间剧情穿插,结局之处超现实的手笔,无一不在诉说着这段荒谬的故事,及对这个不复存在国家深切的念恋.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库氏癫狂,地下狂想曲。重现南斯拉夫的故事,层出不穷的幽默荒诞,笑它的隐喻,战争向来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笑话。老库将我在高中历史里被遗忘的国度拉回到我的认知里,且深刻铭记于心。电影有我所喜欢的一切,形形色色的人都赶到漂流的小岛上,远离曾经,感慨这便是寄托于超现实的理想之光。 < class="com">在前两个小时的嬉闹和喧嚣中走马观花地看完了南斯拉夫的现代史,而随着地下世界谎言的崩塌、国家的分裂,压抑、仇恨、绝望都被释放了出来,揭开了喜剧背后的整个国家的创伤。电影的最后一部分里有很多值得反复品味的镜头,如河上日出、柏林的新年、教堂外马高和娜塔莉亚的殒命等等。。 < class="com">荒唐怪诞的史诗,开头是豪华荒谬,各种调度细致而精确的不协调,马可都演出了很强的层次感,最后湖边天堂不禁流泪。这170分钟,塑造了这么多的感动。火轮椅。孤独。家国无存。想啊,能拍出这样一部,死也可以了。icon,liar。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 class="com">越到后面越精彩,因为不是一次看完的,前面感觉不知所云,没理解“地下”,三分之二开始高潮迭起。影片中的人,每个人了解到的真相是片面的、段落式的,观影者看到的,是更荒唐完整的阴谋,更加环环相扣的悲剧,每个人都比自以为的更惨.... < class="com">南斯拉夫不存在了、亲兄弟骗了我,耶稣倒挂、宗教幻灭,飘零的人们将永远飘零。剧场+婚礼的调度印象深刻,教科书般的间离效果。马度夫妇:背负着秘密与罪恶的生活,没有了真实,如何安心生活?想着明年能去塞尔维亚滑雪就好了。 < class="com">伟大的讽刺、幽默、自嘲与心照不宣,都来自这种其实自知能改变的有限,于是竭力飞扬地自娱自乐,告诉他们,“我们还活着呢。”以及,本片有库斯图里卡最邪恶的一句台词:“老实人没法生活在这个国家。”
备注:已完结
类型:美剧
主演:汤姆·希林 沃尔克·布鲁赫 卡塔琳娜·舒特勒 路德维格.特内普特 米里
导演:菲利普·卡德尔巴赫
语言:德语
年代:未知
简介: 五个挚友及他们之间重逢的约定。五个年轻人在他们青春时代即将结束时加入了战争,他们完全不知道,战争究竟对他们,对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前几天:五位童年时代的朋友在柏林相约,相互告别。对纳粹有着信仰坚定的德国国防军士兵Wilhelm(VolkerBruch饰演)了;也成为了一名士兵,但对纳粹抱有怀疑的Wilhelm的兄弟Friedhelm(TomSchilling饰演);对纳粹嗤之以鼻,渴望成为电影明星,热爱生g饰演);对纳粹嗤之以鼻,渴望成为电影明星,热爱生活的Greta(KatharinaSchüttler饰演);对纳粹同样抱着坚定信仰,励志成为护士服务人民和元首的Charlotte(MiriamStein饰演);还有曾绝望说服父母,最终离开德国的犹太人Viktor(LudwigTre te饰演)。当命运将他们拆散之前,五个年轻人度过了最后几小时的平静时光。我们的父辈第一季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刚参军那会儿,我们为祖国而战。到了后来,开始怀疑这一点,就为了战友而战。我们不能抛下战友不顾。可要是战友都死光了,那再怎么办呢?只剩下你一个,自欺欺人了。那你还能为谁而战呢”“我杀了十二个人,却没有救过一个人”远远不是只有德国,整个欧洲都在屠杀犹太人,历史的洪流让个人显得多么无助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渐入佳境,到第三集真的升华了。轴心视角珍贵,客观叙述更珍贵,五段人生各自成戏相互映衬出战争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影响。两兄弟的人生交错设定极妙,Friedhelm的塑造出神入化。一个聪慧敏感的少年被战争机器裹挟着成为家国祭品,最后直面命运从容赴死,救赎又或遗弃了他充满怀疑的生命。泪目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2017.7.25震撼。......怎么说,是一种态度吧,德国人一直面对战争和历史的态度。只是有2幕不是很懂,夏莉为什么要把自己献给医生(她是想靠身体换来处置战士们的权力?),还有菲尔汉德姆为什么要走出去不开枪死掉(也许他不想死为战俘)。总之,最近很幸运,遇见好的电影,还有好的书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镜头到位,场景布置和道具使用贴近史实。看过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则感触更深:就像是我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生长。如果剧集和预算多一点话,加上斯大林格勒,明斯克,哈尔科夫几场经典战役的描绘会更加完美。另,一个民族学会自省,他的历史才不会轮回。强烈@日本@波兰一波。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把所有罪恶都推给纳粹和希特勒,这也是不道德、不客观的行为。希特勒是你们民选的~看似反省侵略战争,但事实上却在消极回避真实的历史。片子再现了那些年的局部事件,而更深层次的内容我们却未看见~从战争记忆的角度来说,本片与《兄弟连》差距颇大~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①整体比较写实,但回避了更加不堪的纳粹黑历史②纳粹小粉红的好战情绪爆棚,战场之外的勇气总是富裕的③战争真正的胜利者是苍蝇,人类的血肉喂饱了它们④从纯良少年嬗变为嗜血饕餮,战争终于把弟弟最坏的一面逼了出来⑤排犹不止纳粹,几乎遍及整个欧洲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二战中的德国,看过《巨人的陨落》,战争,让人最黑暗最不好的东西展现出来,可怜每个人都是大时代下翻滚的浪花,无论多大能量都不能超越。想去深入了解二战中的德国,二战中的欧洲,犹太人,苏联喀秋莎;第一次看德语的,有点想学德语的冲动。 < class="com">如果《我们的父辈》是历史的激流把个体的信仰和生命都拍打的稀碎,那《冷杉溪》则是政治拉扯中把情感和信仰撕的一片迷茫,前者让人无奈落泪,后者让人心碎难受!整体来看前者拍的更为流畅,更让人伤心,后者人物有点散,刻画也有失偏颇。 < class="com">惊人之作!刻划二战战事和人物的近年最佳,从没有看过从德国士兵视角衍生的故事,人物群像刻划深入人心,个个有血有肉,几无苍白平庸,战争场面丝毫不输《兄弟连》,更可贵的是故事的内核是反思战争,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全剧。 < class="com">虽不比兄弟连在战争片中的登峰造极。但与兄弟连对E连战地日记的还原不同,本片从更注重表达的是战争中的人性。不同命运的几个人被时代裹挟而前,在苦难和黑暗中挣扎堕落,真正的反战片,最令人心痛的是Friedhelm。 < class="com">德国最好的二战电影了吧,用心在记录战争的残酷,反观国内抗日剧拍的那么有趣那么儿戏,给青年观众一个什么样的信号?把一个个朋友爱人家庭在战争中受到的摧残才能最大程度的警醒后人,战争有多绝望,永远不要在幻想战争。 < class="com">第一集最后的平行蒙太奇,非常体现德剧节制的情感。太伟大了这个剧,关键是这样的视角居然还是德国人自己给出来的。我不知道这种完全不经过创伤处理的剧集会对他们现在的民族身份造成多大影响。但是这个民族真的很奇妙。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米里亚娜·约科维奇 BorisIsakovic SvetlanaBoj
语言:Serbian
年代:未知
简介: 20世纪90年代初,前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在波黑境内的居民中间,至爱亲朋兵戎相见,昔日的邻居反目成仇,从而引发了持续三年的惨烈的波黑冲突。影片《惊变世界》讲述的正是新婚夫妇杜玛(塞尔维亚族,简称“塞族”)和安娜(克罗地亚族,简称“克族”)在该种背景下的遭遇。 波黑冲突是于1992年-1995年在前南斯拉夫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境内爆发的一场民族间、宗教间的局部战争。波黑共和国居民成分复杂,其中,信奉东正教的塞族占人口的31.4%,信奉天主教的克族占人口的17.3%。1991年,在波黑国内,穆、克两族要求独立,塞族则主张继续留在南斯拉夫。1992年,在欧共体的提议下,波黑穆、克两族不顾塞族的强烈反对,就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并根据公决结果宣布波黑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此后,波黑各地出现了3族间的武装冲突。4月,美国和欧共体承认波黑为主权国家,导致冲突扩大,发展为全面内战。 《惊变世界》一片的背景为宏大的战争场面,但片中却运用反比色差的手段,将一个个小场景与幕后大环境一一应衬起来,造成宏微观的“反色”效果。 场景一:安娜的父亲被迫与族人一起去打仗。母女俩在家中观看世界大同性质的宣传片时,父亲捂住受伤的头部回到家中。家中紧张慌乱恐惧的气氛与电视宣传片中儿童的笑脸、欢快的游乐园形成极大对比,揭示了内战中媒体受政界军界的影响,报道远离战争本质,营造和平假象。 场景二:贝尔格莱德城,在交战过程中,对峙的两人竟然相互脱帽致意,点头微笑。原来,战前两人原是挚友。由此可见,宗教性与民族主义狭隘性的危害,竟使旧日好友兵戎相见,抹杀人性、友情、亲情。 场景三:原本船只繁忙的多瑙河上飘着浮尸,而背景音乐却是杜玛和安娜在河上泛舟热恋时悠扬祥和的曲子。战争摧毁了昔日宁静的田园生活,在残酷的战争背后,是令人怀念的和平。 场景四:安娜带着半截面包(另半截分给了和她抢面包的女人)回到家,家已被炸成废墟,父母不幸遇难。战争盲目无情,善良的安娜和其父母成了殉葬品。人性,在战争中一钱不值。 场景五:安娜及其女友被强暴,歹徒将女友之女置于屋中亲眼所见其母亲遭到蹂躏,小女孩从此不会说话。战争的阴暗面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直接导致了下一代儿童的心灵受到摧残。战争是某些人为了图一时之快而做出的抉择,却遗臭万年。 场景六:杜玛受伤后在断壁残桓中碰到吃死人肉的三个疯女人。战争将秩序、公平、和平、真理一并打破,人性的正常思维亦现混乱。 场景七:安娜独自一人留在家中,一队塞族武装人员入住。其中一男子教安娜开枪,安娜扣动了扳机,队长笑称:“你已破坏了停火协议。”众所周知,波黑三方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先后达成10余次停火协议,但均被破坏。而该片竟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段,将协议的破坏定于如此可笑又可理解的原因,的确匠心独运。同时,片中队长始终微笑,队员们在安娜开枪之后也无紧张之举,可见,他们已对法律维护的正义协议产生怀疑,继而不信任,继而麻木。 以上七个小场景是片中最精彩之处(笔者认为)。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有一线索贯穿始终,即安娜所养的一只宠物孔雀。它冷眼旁观人类这一地球上最高等的智慧生命所做出的愚蠢的行为,着实令人汗颜。 南斯拉夫内战硝烟/惊变世界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滿是煽情,形似電視電影的本片依然無阻地向觀眾傳達著「南斯拉夫若動盪,只會比蘇聯更慘」的信息。誠然,與無恥自秀優越感的民族主義者一樣,那些無國界無人性的趁火打劫之徒同樣噁心。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2007年4月16日沽上暖阁战争毁灭了城市和人生,爱情成为近在咫尺的心碎。在真正的战场上演的这场电影,是一场销蚀了美的残酷和反思。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之前强烈追求民族自决的国家从一个联盟(南斯拉夫)分裂出去之后又挤破脑袋往另一个联盟(欧盟)加入,想想也是天大的嘲讽。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平淡而又惨烈的真实,执拗坚持的种族信仰为何可以代替普世价值,早已不纯正的血统为何仍被视为价值标准,悲哀巴尔干……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战争的苦,民族的痛,最后的隐喻恰到好处。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演员、音乐、视效都有点弱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消失的南斯拉夫 < class="com">痛定思痛? < class="com">南斯拉夫 < class="com">没有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