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纪录片
主演:梅尔文·布莱格 Michael Cronin Ehud Barak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 梅尔文·布拉格(MelvynBragg)带你走遍大不列颠,了解英语的冒险历程——公元前500年的一门小众日耳曼方言,到底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当今毋庸置疑的世界语言。他将根据不同词语被引进英语的大致时期来向我们讲解它们的出处和拼写。1、语言的诞生(BirthofaLanguage)2、不登大雅之堂(EnglishGoesUnderground)3、圣经语言之争(TheBattlefortheLanguageoftheBible)4、此世、此国、此英(ThisEarth,ThisRealm,ThisEngland)5、英语在美洲(EnglishinAmerica)6、谈吐得体(S eakingPro er)7、帝国的语言(TheLanguageofEm ire)8、南腔北调皆英语(ManyTonguesCalledEnglish,OneWorldLanguage
备注:已完结
类型:纪录片
主演:Gene Kranz Gary Sinise Jim Lovell E
导演:Mary Crisp Richard Dale Nick Green Julian Jones Dan Kendall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 "前所未见的太空探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打开了他们的保险箱,将珍贵的影片资料借给美国探索频道成就了这部惊人的高清纪录片。《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讲述了人类最伟大的探险的迷人故事,并且由探索者亲自讲述。从早期的水星计划到载人航天,到影响深远的登月,从联盟号航天飞机对接到BruceMcCandless的人类第一次无绳太空行走,这就是太空时代的来临。本片汇集了古老的视频样片以及宇航员们亲自摄录的关键录像,加上飞船上的摄像机的珍贵记录,让本片能够以前所未见的角度给大家讲述这个太空探索的故事。NASA(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1958年成立至今已经50年,Discovery频道推出划时代特别节目《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系列节目,详细记录NASA所进行过的各种先驱任务。全系列共分六集。《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由得奖演员盖瑞辛尼斯担任旁白,记录人类脱离地球,在太空生活的英勇历程。从最早的水星计画到送一人上太空,再到历史性的登月壮举,乃至於布鲁斯麦肯德雷斯进行人类首次无繫绳太空漫步,节目中将为您详述太空时代如何来临。《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讲述人类最伟大的冒险故事,并由当事人现身说法。节目中请到第一位环绕地球轨道的美国人约翰葛伦,还有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类─阿波罗号太空人阿姆斯壮,他们将在镜头前回忆他们缔造历史的职业生涯。包括他们在内,共有30多位知名太空人受访,他们分别参与过水星计画、双子星计画、阿波罗计画、天空实验室及太空梭任务,其中有史考特卡本特、巴兹艾德林、金柯能、吉姆赖佛、吉姆麦迪维、约翰杨恩、还有艾琳考林斯。节目中将播出太空船上摄影机和太空人自己拍摄的原始画面,以空前的深度和观点为您阐述。《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捕捉人类创新勇气和科技突破的重要时刻,不仅纪念太空之旅的光荣胜利,同时也带给世人更多啟发。《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由危险影片制作公司为Discovery频道制作。危险影片制作公司执行制作人是理察戴尔,Discovery频道执行制作人则为比尔霍华。《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单元简介:第一集先锋英雄OrdinarySu ermen美国太空总署於1958年成立(苏联史普尼克卫星发射一年后),率先找寻有能力进入未知外太空的试飞员。获选驾驶水星太空舱的七人都明白此行要冒著生命危险,平均每週就有一位试飞员死於空难,但是搭乘火箭的危险对他们不足为惧。但第一位上太空的美国人仍要面对许多未解的问题:人类在太空中能否吞嚥食物或饮水?他会发疯吗?他会死於太空辐射吗?面对苏联的激烈竞争,他们必须抢先解开这些重要问题。甘迺迪总统放话要美国在十年内登陆月球,早期的每一项任务都肩负重责大任,它们要逐步将人类推向登月的最终目标。第二集漫步太空FriendsandRivals太空总署深知为了登陆月球并顺利返航,他们必须掌握在太空中连结两艘太空船的技术。为了实践这个目标,太空总署展开名为双子星的新计画,首度以一艘太空船送两名太空人上太空。双子星计划旨在实现一连串先进太空旅行的壮举,从长时间太空飞行到太空漫步。苏联太空人阿列谢李欧诺夫在1965年完成人类首次太空漫步,几个月后,艾德怀特成为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美国太空人。但美苏两国都还没能达成两艘太空船会合衔接的挑战。在一次大胆复杂的任务中,太空总署计画让双子星6号飞行数千哩,然后追上环绕地球轨道的双子星7号,进行令人屏息的太空会合。月球就近在眼前。第三集老鹰号登月LandingtheEagle1968年夏季,双子星计画已经达成目标,阿波罗计画也已全力进行中,太空总署将阿波罗8号的任务改为首次载人月球飞行。指挥官法兰克波曼、吉姆赖佛、威廉安德斯成为第一批脱离地球引力,看到月球另一面的人类。阿波罗8号太空人飞行的距离超越所有前人,这趟登月顺利返航之旅总计飞行25万哩。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太空船升空进行登月任务,载著阿姆斯壮、艾德林、考林斯和全球的祝福。世人引颈期盼机员的登月结果:登月舱是否会沈入尘土中?机员会遭到「月球细菌」攻击吗?完成任务后,他们能从月球表面升空吗?四天后,太空人登陆月球。这是太空总署最得意的瞬间,也是世界史上的最光荣时刻。第四集太空前哨站TheEx lorers太空总署信心大增,阿姆斯壮和艾德林试探性的脚步,被查理杜克、约翰杨恩和金柯能等人后来居上,他们搭著探月车在月球四处跑。登月任务变得更加雄心勃勃,高潮是阿波罗17号在宁静海停留3天。但预算考量使得最后三次任务被迫取消,阿波罗计画落幕,必须找寻新目标。人类已经能环绕地球轨道、在太空漫步、从一艘太空船横渡到另一艘太空船,甚至造访月球。太空总署开始进行下一步的太空探索,将天空实验室和一群科学家送上地球轨道。天空实验室任务证明人类能在太空生活工作一段长时间。后来美国太空人还受邀入住俄罗斯和平号太空站,早在地球上的冷战解冻前,美俄两国太空人便已在地球轨道上方建立交情。第五集太空梭起落航天飞机TheShuttle20年来,太空总署的太空舱顶多只能载运3人,都是由一群专属男性中挑选,这群人几乎都是试飞员。开发出可重复使用的太空梭,让太空旅行产生革命性改变。这是史上头一遭有6,7位太空人同时上太空。太空梭被形容为子弹上的蝴蝶,首航由约翰杨恩驾驶,他曾在双子星计画首航时,与盖斯葛瑞森一起上太空。太空总署载人太空计画的先驱带领我们迈入太空时代的现代纪元。但太空旅行依旧危险,1986年挑战者号太空梭惨剧,还有2003年哥伦比亚号太空梭意外在在证明了这一点。但国际太空站的发展—这也是人类至今最大胆的太空硬体大合作—意味著太空梭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第六集定居外太空HomeinS ace透支预算数十亿美元,进度落后10年后,太空总署的哈伯太空望远镜终於由发现号太空梭载运升空。哈伯太空望远镜是历来最复杂的仪器之一,也是一连串无人太空任务中的最新任务。哈伯太空望远镜原计能改变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但升空后却毫无动静。太空总署遇上大麻烦。这个环绕地球轨道的太空望远镜有块主要镜片因人为失误而故障,使得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全能眼睛成了近视眼。太空总署决定派出奋进号太空梭前往修理,这项任务需要进行连续几个月的密集训练,并展开历来最漫长危险、也最复杂的多趟太空漫步。这是太空总署继阿波罗计画以来,最受到外界关注的一项任务。这项计画重新引发大眾的想像力,让人们继阿波罗计划的登月壮举后,再次关注太空的英勇事蹟。人类重拾探索发掘的自然渴望,而太空总署则打算再次送人登上月球、火星,甚至更远的地方
备注:已完结
类型:纪录片
主演:叶开 周国平 郭初阳 钱理群 李玉龙 蔡朝阳 童蓓蓓 何易 邓康延 陈
导演:邓康延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 2013年9月9日至9月13日,十集电视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将在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首播(1-5集),播出时间为周一到周五每晚20:00。本片由深圳越众影视公司、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出品,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凤凰卫视首播之后,本片随后将登陆中国教育电视台、重庆卫视等电视频道。具体播出安排: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9月9日(周一)晚20:00《重回人的语文》9月10日(周二)晚20:00《天梯》9月11日(周三)晚20:00《守望乡村》9月12日(周四)晚20:00《大学大学》9月13日(周五)晚20:00《公民》第二天下午16:30重播第一集:《重回人的语文》什么是语文?它不该是枯燥得让人想烧掉的课本,也不是考卷上的标准答案。语文是语言背后的思想和灵魂,它教会人如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然而,今天的语文课,质量已经岌岌可危——在上海,《收获》杂志主编叶开发现,女儿正在成为垃圾教材和病态课堂的受害者,他奋笔疾书,决心以一己之力《对抗语文》;在江浙,20多位一线教师自动集结,他们致力于给小学语文课本“挑错”、“找茬”,并自觉探索“现代公民理念下的语文教育”;在民间,学者们回到民国,向老课本汲取言语的力量和人性之美……种种努力,都是为了恢复语文的本义——人的语文。第二集:《寻找马小平老师》2012年1月16日,深圳中学语文教师马小平因患脑癌去世,北大教授钱理群惋叹:马小平是他所识教师中“最具世界眼光”、“可以称得上教育家的人”;同年,官方组织的“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活动在央视高调飘红,与此同时,由民间发起的“寻找活着的马小平”却在教育界引发了更深刻的感动。有评论说,“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寻找,耐人寻味”;马小平是谁?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如何燃烧生命,照亮了他的人文讲堂?摄制组依次走过湘潭、东莞和深圳,学生、同事、朋友、女儿……众人动情的讲述中,马小平的形象渐次丰满,我们最终发现,他,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师者。马小平走了,“活着的马小平们”正在走来,他们将带着我们的孩子找回人的尊严,找回教育的尊严……第三集:《呵护童年》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华德福,一种源自德国的教育,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它是学园、花园、菜园和家园,它“呵护孩子完整的童年”。九月,开学的季节,陪伴两个被体制教育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孩子,杭州独立教师郭初阳走进成都华德福学校,为期一周的“试读”和“陪读”,孩子们将体验主流教育之外的另一种童年;而郭初阳,这个现行教育体制的质疑者,将为我们解读华德福教育的种种细节,并探寻它与主流教育接轨的可能性。孩子们是否会选择华德福?家长的选择又会是什么?无论结局如何,“还孩子一个美好童年”的命题,已经无可回避。第四集:《天梯》一代一代的中国人笃信:知识改变命运。然而今天,寒门子弟藉以改换门庭的那道阶梯,正在发出断裂的声音——他们,是5800万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弟;他们,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800万山乡孩子;在垄断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超级小学、超级中学的大门外,他们逐年流失,转而出现在田间地头,或者打工者拥挤的列车上;他们,是游走在城市边缘的蚁族群落,空有一张大学文凭,却既无力“拼爹”,又没能掌握起码的谋生技能……究竟是什么,让寒门学子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狭窄?国家的转型在加剧,而个体命运的转型,却似乎陷入了停顿。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已成为中国社会不能承受之殇……第五集:《守望乡村》乡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改变乡村落后的基础教育,恢复乡村文化生态,需要民间力量具体而微、坚韧不拔的长期介入——在晏阳初的故乡,立人乡村图书馆在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扎下根来;在陶行知的故里,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向农家子弟敞开怀抱……他们不约而同地践行着陶行知、晏阳初们的信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眼下,他们能够改变的,或许只是一个孩子,一所学校,一个乡村;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相信,欲温暖世界,必先擦亮一根火柴。守望乡村,让穷孩子也能仰望星空。第六集:《大学大学》英国教育家怀德海说:在中学阶段,学生应该伏案学习;在大学,他该站起来,四面张望。2005年,诗人王小妮以一名大学教师的身份走上讲台,在那些年轻的面孔上,她读到的是困惑、迷茫、贫乏、冷漠……12年的应试教育把他们压成了扁平状,他们缺乏常识、自私、现实,对周围世界漠不关心;严峻的就业形势压抑了他们的梦想,他们无力“站立”,更谈不上“四面张望”……刘道玉、钱理群、陈丹青、张鸣、周孝政、熊丙奇……大学里的智识之士纷纷诉说体制之痛:官本位、学术腐败、钱权横行……,积习与流弊的漩涡中,人文精神消失殆尽。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大学?!第七集:《在路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樱花盛开的武汉大学,最早释放出中国高教变革的积极信号——学分制、双学位、贷学金……一系列闪动着人文、人性光辉的改革举措,让刘道玉赢得了“武大的蔡元培”的美誉;时隔20年,在举步维艰的泥潭中,中国高教改革的探索者再次出发了——2012年9月,修成正果的南方科技大学正式开学了——当理想遭遇现实,朱清时,这个理想主义的校长能否将他领军的“去行政化”改革进行到底?被打上“试验”标签的莘莘学子们,如何开始他们全然不同的大学生活?珠海联合国际学院,一所潜水七年的“内地与香港合办大学”近日浮出水面,许嘉璐评价说:“UIC已经跃升为清华、北大级的大学”;校长负责制、教授治校、全英文教学、浸会大学的文凭……“洋大学”的冲击波,能否对内地高校产生“鲇鱼效应,”倒逼国内的高校体制改革?第八集:《课堂风暴》没有讲台,老师“靠边站”,学生三五成群簇拥在黑板前,边写边讨论,教室门洞开,参观者络绎不绝——偏居鲁西南乡村的杜郎口中学,一度因教学质量太差险些关门,如今却以独特的“学生自主课堂”闻名教育界。专家评论说:“杜郎口模式”是课堂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是素质教育的希望之路;质疑的声音说:杜郎口并未摆脱“应试”的窠臼。在民间,“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宣称要“点燃思想的课堂”,在各自的教室里,一线教师们掀起了一场不同于杜郎口的学习的革命;体制并非铁板一块,或许,此起彼伏的课堂风暴,将为中国教育吹出一片明朗的天空。第九集:《在家上学》面对教育的现实困境,有人迎战,有人妥协,有人则选择逃离。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无需去学校,客厅是他们的教室,父母是他们的老师,他们自主安排时间和课程,他们中的大部分,不打算参加国家统一的中考和高考;而在现代版的私塾,“中西合璧”的教育正在打造着另一批孩子,私塾的开创者,多半是“在家上学”的成功者,他们认为,他们的成功可以复制。支持者说:在家上学有利于个性培养;反对者说:孩子需要朋友,独自在家无法实现“社会化”;有关部门说:在家上学违反教育法;教育专家说:社会应让在家上学合法化……无论如何,在民间,形形色色的新教育正在生长。它们的未来,或许远比我们所能理解的更丰富,更深远……第十集:《公民》美国现代公共教育运动之父霍拉斯曼说:建共和国易,造就共和国公民难;有识之士指出: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在西方主流社会,公民课程已经运行了几百年;在中国,1949年之后,公民教育戛然而止。2012年,在深圳,央校校长李庆明突然被“下课”,他在央校的公民教育实践,吸引了舆论的眼球,也让他备受争议;在南京,律师崔武走进校园,以一只苹果为道具,向小学生们诠释“公民”的内涵;在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利用互联网,一次一次向公众演绎着“公民责任”的空间……公民教育,何时堂而皇之地走进中国的中小学校
备注:已完结
类型:纪录片
主演:内详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 Extremo hiles(LifeinHell)DocumentaireDurée:4x52’Su ort:HDAuteur:ThierryBerrodRéaisateurs:ThierryBerrod-VincentAmourouxProduction:MonaLisa,ArteInhots ringsanddee -seahydrothermalvents(NewZealand,YellowstoneNationalPark–USA,Dee -seahydrothermalventsoftheAtlanticandPacific)IntheicebergsandglaciersAntarcticandArctic(Greenland,Antarcticglaciers,VostokLakeanddee -seaAntarctic)Incavescutofffromoutsideworld(MovileCave–Romania,PostojnaCave–Slovenia,CuevaVillaLuz–Mexico)更多信息见官网Lifeinhell:Survivorsofsaltandacid荣获InternationalScienceFilmFestival2011AwardsBestFilmCCTV9寰宇视野:地狱中的生命播
备注:已完结
类型:纪录片
导演:爱德华·巴瑟杰特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 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酽酽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这个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却被一百多条蛛网般密布的运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岛,岛与岛之间只凭各式桥梁错落连接,初来乍到很快便会迷失在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运河(GrandCanal)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沿着这条号称“威尼斯最长的街道”,可以饱览威尼斯的精华而不用担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栋宫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于14至16世纪,有拜占庭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没在水中,看起来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艺术长廊。平日里大运河真的像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样,各式船只往来穿梭其上,最别致的当然还是贡多拉(Gondola)。虽说威尼斯的守护神和城市象征是圣马克广场上那头带翅膀的狮子,可在人们心中,说到威尼斯就自然会想到穿梭于水巷中的贡多拉。这是一种月牙形的黑色平底小船,几百年前,威尼斯贵族们喜欢乘坐雕刻精美,装饰着绫罗绸缎的贡多拉互相斗富。为了刹住这种奢靡的风气,威尼斯政府颁布了一条发令,禁止把贡多拉漆成彩色,于是,曾经争奇斗艳的贡多拉都变成了今天人们看到的黑色小船。晚上乘一小时贡多拉的花费可以乘“水上公交”(Va oretto)绕威尼斯30圈,可是即便昂贵,你又怎么舍得放弃夜游威尼斯的终极浪漫?夜晚的水面倒影着月色,经过一天的喧嚣,此时的河面重归平静,贡多拉在如丝般的碧波上静静前行。两岸爬满青苔的古老墙根发出特殊的潮湿气味,仿佛伸手可触。河水汩汩,船儿荡漾,让人忍不住幻想自己回到几百年前艺术辉煌一时的威尼斯,自己是王公贵族,正乘坐贡多拉,赴一场假面舞会。只有撑船的威尼斯小伙儿在狭窄水巷拐弯处的一声吆喝,才把人又带回到现实世界中来。船行之处,处处有桥。威尼斯的桥有350座之多,最有名的莫过于叹息桥。它是连接总督府和监狱的一座封闭式的巴洛克风格的桥。至于为什么这座桥有这么个无奈的名字,说法很多。有个说法是一名死囚走过叹息桥时,透过桥上的窗户看到对面房子里自己的女友拥抱着新情人,不禁深深叹息。叹息桥因此得名。不管这个传说是不是有来由,至少现在的叹息桥已经成了恋人见证爱情的地方,据说只要在桥下拥吻,爱情就能天长地久。无数情侣在这里上演深情一幕,也算得是威尼斯的一景。威尼斯的浪漫中多少掺杂一些凄美,地下水抽取过多,造成威尼斯的陆地不断下沉,再加上周期性的潮水,因水而美丽的威尼斯正在被洪水慢慢侵蚀。她还会为我们的世界美丽多久?这已经不是我们能够左右得了的事情。我们能做的仅仅靠近她,欣赏她,把心盛满浪漫的感受再离开。威尼斯(意大利文Venezia)是意大利东北部的城市,市区涵盖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海边的小岛和邻近一处半岛。威尼斯有很多运河,有水乡的美誉。威尼斯中心旧市区街道狭窄,是行人徒步区,禁止汽车进入,是欧洲最大的无汽车地区。2003年人口274000人。威尼斯的成立可回溯到568年。当时,意大利北部遭受伦巴底人(’’Lombards’’)的侵略,许多难民逃到威尼斯岛避难。在8世纪中,威尼斯人抵抗贝宾三世(’’Pe inIII’’)的帝国扩展,而附属于拜占庭帝国。过后,威尼斯逐渐发展强大。当拜占庭帝国没落之时,威尼斯的自治权渐增,最后取得独立,成立威尼斯共和国(9世纪至18世纪,1797年)。几百年来,统治威尼斯共和国的首领是威尼斯公爵(’’Doge’’)。威尼斯城有七百年历史。最初由一群逃荒的人在一座小岛上建成。十三世纪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威尼斯人贡献了君士坦丁堡,成了地中海的霸主,后来威尼斯的繁荣富贵,艺术、回话、建筑、音乐的登峰造极都来源于此后三四百年间威尼斯在地中海的称霸和敛财。本系列由威尼斯人FrancescodaMosto通过电脑制作以及生动的描述,带我们领略意大利名城威尼斯的历史和文化。共分四集:第一集:Blood血腥一个宫殿的城市,一个充满黄金珠宝以及无与伦比的财富的城市,一个艺术之都-----威尼斯,她是怎样从沼泽中诞生,DaMosto还向我们解释了威尼斯是怎样成为一个享有至高无上的荣誉的高贵之都一个孤单的人怎样忍受各种各样的痛苦折磨,领导他的人民、他的城市实现复仇的第二集:Beauty美丽一个拥有如此惊人的美丽的城市怎样脱胎于一个卑微的、木制结构的城市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建筑设计师包括Palladio和Titian等对于建设这个美丽城市作出怎样的贡献第三集:Sex性到十八世纪的威尼斯,有两种东西深入人们的思想----那就是艺术和性.Casanova的《AHistoryofMyLife》详细的叙述了他本人的好色之性,通宵达旦的开宴会,以艺术为借口,狂欢节的化妆舞会代表这种奢华的最高潮第四集:Death死亡自从拜伦把这个城市作为游历的一个地方起,生活对于威尼斯人变得异常的艰难。1966年威尼斯经历了一场大洪水,之后现代化的思想也威胁着威尼斯----从把威尼斯和意大利本土连系起来的桥到扁平的教堂,大运河以及高速公路等等,这些都在改变这威尼
备注:已完结
类型:纪录片
主演:邓小平 李光耀 张艺谋 杨小凯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吴敬琏 松下幸
导演:曾捷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 《激荡•1978-2008》以编年体的形式,重述了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到2008年的重大经济事件:1979年看袁庚如何种好蛇口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1984年看王石们如何踏准步点,跨入中国的“公司元年”;1990年看中国如何启动证券交易,发展资本市场;1999年看中国如何融入世界,走向新千年;2003年看中国房地产也如何一飞冲天,面临考验;直至2008年看中国人民如何跨越新险阻,以回溯与展望进入下一个激荡三十年。为了更好地体现口述历史的节目价值观,精准地还原中国经济史的细节,《激荡•1978-2008》采访了诸如参与国家经济政策制定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1978年随邓小平访日记录开放进程的摄影记者钱嗣杰、质量万里行的组织者、创办者,原《经济日报》总编艾丰、著名美籍华人摄影家刘香成、曾与老记者穆青共同采访撰写《风帆起珠江》的“民间智库”王志纲、以连书4篇内参扳倒禹作敏的原《法制日报》天津站站长刘林山等“见证者”,他们口述亲历的经济事件,以媒体人与学者特有的冷静、客观观察历史真相,并在采访中首次披露大量细节始末,给予观众重现历史的真实感,完成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史的宏伟拼图
备注:已完结
类型:纪录片
导演:内详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 BBC于2013年制作,CCTV于2015年引进,并于3月24-26日在《自然》栏目播出。全3集分别为:第1集《风沙星辰》在海湾地区深处,隐匿着世界最后一片大荒原。几十年来,它的神秘魅力和迷人景象一直不为世人所知。本片首次向世界展示它激动人心的多样地质和非凡的野生生物,以空前的近距离角度,带我们到三座大陆交叉点的神秘国度,感受富饶的文化和令人窒息的美景。第2集《阿拉伯之珠》在阿拉伯南部的一个偏远角落里,一段山脊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每年在印度洋雨季的湿润下,阿曼佐法尔省的山区变成了一个神秘的隐藏世界:在这里到处都是瀑布,云雾缭绕着树林,处处都能发现变色龙和偷食蜂蜜的獾,成千上万只绿色的海龟上岸来产卵……第3集《沙漠巨变》几个世纪以来,阿拉伯人会举行骆驼大赛庆祝特殊的时刻。但在过去的半个世纪,正如整个阿拉伯发生的这样那样的变化,骆驼大赛也已面目一新。如今的骆驼大赛添加了现代科技的元素。为了减轻负重,人们用重量不超过一台笔记本电脑的遥控装置代替了骑师
备注:已完结
类型:纪录片
主演:路遥 李野默 陈忠实 贾平凹 贾樟柯 吴天明 潘石屹 王天乐 闻频 李
导演:田波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 纪录片《路遥》共八集,分别以路遥的生平经历和创作历程为主线展开,讲述这位出身寒苦、命运多舛的作家短暂而又不凡的一生。每集的片名分别是《惊蛰》《谷雨》《芒种》《夏至》《大暑》《霜降》《大寒》《立春》。路遥是从陕北大地上走出来的著名作家,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创作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多部有影响力的作品。由于身患绝症,路遥于1992年11月辞世。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说:“路遥是一位像牛一样进行创作的作家,他是陕西文学的英雄。”这部纪录片由路遥文学联谊会组织发起,由北京善基电影制作工作室负责拍摄。3年来,摄制组深入路遥的出生地清涧,成长地延川、延安,上大学的地方延安大学和他后来工作的地方陕西省作家协会,体验生活的铜川陈家山煤矿、鸭口煤矿等地方,从乡村到城市,从地头到矿井,全面搜集了有关路遥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以电影全纪实的手法实景再现了路遥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等阶段重要故事片段,采访了熟知路遥和与路遥相关的人物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