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导演:松太加
语言:藏语
年代:未知
简介: 一日梦中惊醒,俄玛在重病之际,执意踏上前往拉萨的漫长之旅。现任丈夫和儿子相继追随加入陪伴,这个家庭也在艰辛旅程中逐渐消除隔阂,达成和解。在途中,俄玛向丈夫道出深扰她多年的秘密;病逝后,俄玛未达成的夙愿,又终将如何 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影片(提名)松太加 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大奖松太加 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编剧扎西达娃 / 松太加 阿拉姜色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和去年很热的冈仁波齐不同,冈仁波齐讲的更多是在于朝圣之路本身,而这里磕长头只是穿起故事的路,关注点在于路上发生的故事。影片给了很多思考的空间,特别是对于重组家庭的亲情,父亲对这个熊孩子,起初可能只是出于关心照顾,到后来带上他一起实现妻子的夙愿,而孩子对父亲一开始是不认同的,在一路的陪伴后他也渐渐开始和父亲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条路上每个人都在成长,尽管到最后小男孩可能仍然是学校里的问题少年,父亲对妻子的前夫也不会有所谓的宽容,但是两个人能够进行对话,这本身就是朝圣路上的改变。最后要吐槽一句,母亲明知道自己重病,还要隐瞒病情去朝圣,我不觉得这是“虔诚”,村里卫生所的医生诊断后一声叹息,路边好心人停车搭救,“牺牲”自己却给家人甚至外人带来更大的困扰,这个做法我不认同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刚开始的话以为只是普通朝圣题材的片子,因为近些年这个类型的片子我看地够多了,所以不以为然。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导演淡化了朝圣的神圣性,反而把镜头聚焦在普世性的家庭关系上,因一次朝圣之旅互相原谅互相和解的故事,这就比《冈仁波齐》更像是一部关于普普通通藏族人的电影了。妻子对亡夫的眷恋,孩子对双亲的眷恋,丈夫对亡妻的眷恋,小驴对驴妈妈的眷恋,在所有的失去面前,经历苦难后都会有所得,得到谅解,得到原谅,也得到宽容和放下。最后男主看到照片还哭着给“儿子”理发的时候,好感瞬间拉满,果断加一星。嘉荣版《菊次郎的夏天》,拉萨版《如父如子》。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羡慕吗?这么简单没有掺杂其他的生活,去拉萨吧,近一点四川阿坝也可以,平凡的生活都是刺,普通的人也都是真。藏区的美毫无保留的被导演呈现,音乐多有一种在听陈明章的感觉,配上生死配上凄凉,毫无违和。好像一面镜子,比照在夹边沟的月亮更狠心,照的我好孤独。不知道相拥取暖的感觉究竟是如何,我连一头小毛驴都没有??不希望导演被拿来和万玛才旦相比较,不同的取向及风格都是最好的。看到片尾演职人员大多数的藏族名字,不知道为什么内心会觉得无比的庆幸。我也去过那个地方,我也曾被那个人祝福保佑,哦玛尼呗美哄,这一切才刚开始。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镜头语言不罕见,自然写实风格一路颠簸,深入人心的反而是内容的丰沛与平和。这种题材的电影往往难以不落窠臼,深陷在母题刻意堆砌之泥潭里,亦或过度渲染宗教仪式感以致造成对日常的巨大出离;好在影片处理得令人舒服,两次唱起的“阿拉姜色”、似曾相识灯下赴死的飞蛾、人的情感的自然演变、等待死亡的生之历程,统统被被缘分牵引,被当做他们旅途的朋友,无言伴随心灵还乡。或许有一天,会在拉萨与这样一对父子擦肩而过:他们风尘仆仆,一路叩首而来,不要妄图揣度他们的心情,猜测他们的过去,平静和沉默便会告诉我们一切。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我认为这部片子跟信仰关系不大磕长头去拉萨不过是执念跟磕长头本身没啥关系信仰外化了内心和爱的表达好好活着的困难程度不亚于从川西磕长头去拉萨本身也需要莫大的毅力和勇气容中尔甲演得真不错是个好男人美丽的公路片朴实真切有力量的感情挺不错的藏传佛教一直传达给信众平静面对生死的理念不挣扎不恐惧但如果死了其实啥都不会再有了有也不再是你给3分因为我认为拍藏族的很多磕长头不是唯一的影像语言可以做更多的引入和尝试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导演处理人物情绪的戏份真的很好,女主母亲见到她时拿起水盆强装镇定却又背过身偷偷擦眼泪的画面,是我整部电影里第一次忍不住眼酸。大全景依旧能把人物的情绪填充的很饱满。还有女主去世时,表现男主情绪的戏份也是用几滴眼泪与不停抚摸女主手背血迹的手。等等……同期声用得也特别好,鲜少用配乐,除了小男孩牵驴的那一段。剪头发的声音和男主的啜泣声用来结尾真是出乎意料,喜欢。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西藏题材还是西藏人拍的好,真正表达了西藏人的复杂情绪,而不是西藏情绪。基本上去除了猎奇的宗教视角,把之前符号化的西藏拉回凡间,拉回每个人的身上,讲家庭、讲人的感情。一个看起来很糙的汉子,只能在无人的时候哭泣;妻子带着亡夫的骨灰转山转水转佛塔,如此打动人,藏人其实和我们没什么区别。 < class="com">一群秃鹫在天空盘旋那里,他们对待死亡比我们更大格局一些,从大自然中来,回到大自然去。可是你看他们每次抽泣的背影,每个人对于离别都一样的艰难,泪到眼眶打转又生生忍了下去,影片拍得隐忍,亲情,爱情,最后都是陪伴。你以为是朝圣片,其实是人们解开心结,消解隔阂,探索生命意义的心灵之旅。 < class="com">看过的第一部西藏的电影真切的在每一帧中感受到了藏传佛教在当地的影响信仰几乎成了每个人的支柱失去深爱的妻子的丈夫承受着孩子的不解深深在意着妻子与前夫的感情默默承受着一切一路向拉萨完成妻子的夙愿最终在见到拉萨的同时隔阂也渐渐消失时间会让一切越来越好 < class="com">比我想象得好看,少数民族电影或者说宗教电影都很容易产生隔阂,但是影片弱化了宗教冲突。信仰这个东西,在死亡来临之前格外让人有勇气,反正我没有信仰,也不会执意去做某件事把它当作一种终结或者是开始,可是就像影片里到达拉萨的仪式感,我对生活持互相利用的态度也是需要很多仪式感。 < class="com">阿拉姜色,是一句歌谣,父母唱给儿子,一代代传下去。生命份量的交接,无言的承诺,代代流传下去不变的信仰。中间的,是爱吧。尽管我们未能免俗都怀揣着私心和仇恨,怀揣着自我。然而在朝圣路上,那个梦里的闪光的地方,风餐露宿一步一磕头,化掉了所有,大概是因为爱吧,爱无言,爱永生。 < class="com">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却有类似的遭遇、相同的问题,虽然面对方式存在着差异,但这些差异体现的也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所以也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朝圣之路》那部影片,情绪的处理都是隐而不发,充满张力,如果可以再雕琢的精致一点,那么这部影片的水平会更上一层的。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导演:松太加
语言:藏语
年代:未知
简介: 主演:央金拉姆/格日才导演:松太加语言:藏语地区:中国大陆编剧:松太加类型:剧情上映时间:2015-02-11(柏林电影节)/2015-05-28(上海电影节) 别名:Gtsngbo/གཙང་པོ།/Fluss/River用户标签:中国,西藏,藏族,2015,剧情,民族,家庭,国产片长:94分钟imdb编号:tt4434172 已过哺乳期却仍未断奶的央金,在妈妈第二次怀胎后被强行断奶,这无意间对央金内心造成了一些疑惑,感到父母对她的宠爱渐渐丧失,这使她感到万分不安。央金的爸爸格日因为父亲出家修行,从小缺乏父爱,性格非常孤僻,不善于爱的表达和沟通,他无法察觉到央金内心的危机和焦虑。 一家人各自内心互相深爱,又因缺乏沟通与表达,央金内心的创伤在大人的世界无所察觉。父亲的人生追求成为了格日内心的伤口,妻子也无法理解格日的苦衷。于是一家人各自沉陷在自己内心的阴影中,互相隐瞒和诉说谎言变成了唯一的出路。三代人的世界被一条河水隔开,越显冷落。他们各自在成长、各自在解脱、各自在面对自己。 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提名) 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格日才旦 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央金拉姆 河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非常有意思,这部电影用藏语讲了一个非民族的代际问题:上一代的儿子学会接受出家的父亲、下一代的小女儿学会接受断奶以及另一个生命进入家庭生活、以及接受死亡。那种暗中的愤怒与恶意(有了天珠就会有弟弟妹妹;把天珠埋到地下,另一个小宝宝就不会来了)与豆瓣青年别无二致。提前到达的夏季牧场逐渐解冻,河流逐渐解冻,比喻虽然有些直白但仍然有感人的力量。最后,虽然对于小女孩的心理、语言铺陈较多,但最有意思的却是爸爸看着爸爸的爸爸,老修行者的身影总是在侧面、在倒影、在远处呈现。那就是你们所说的原生家庭,我们可以不断地看到它,但永远不能直视它;我们可以不断的说起它,但永远无法真正的谈论它。(那些装模作样的讨论都只是浮光掠影的虚妄)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去年看过的电影,差点被自己遗忘在角落里了。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是这部充满纪实性影片给我的第一印象。但是在这样没有波澜的叙述里,承载的命题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以及人与人。最为感动的莫过于子孙三代在河边达成的某种和解,没有什么矛盾冲突,仅仅是闪现其中含蓄的亲情就让我一度落泪。宗教与俗世的矛盾,也使我在这部电影中能获得新的理解。嗯!想去西藏!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8。松太加真是有李安早期三部曲时处理家庭关系的感受,加上阿巴斯向的风情生活哲学,不刻意的全景镜头不仅风光旖旎,还可在克制中由观众自行调拨角色的心理活动。三代关系中二二连接的隔阂,一头从头至尾对照小女孩的羊羔,以及将死之人与新生之珠,所谓充满矛盾又有爱可诉的科班剧本,加上成熟的镜头感,在河边的戏码收的特别好,女孩的眼睛清澈啊清澈,温柔啊温柔。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央金拉姆小妹妹演技惊人!丝毫没有表演痕迹啊,“他连那条河都不愿过来”,中国大多数家庭不都是这样的吗?一辈子忙忙碌碌,以挣钱养家作为对家人的祈祷,缺乏沟通,中间总是横亘着一条无形的河,却又血浓于水,无论怎样最后总是要和解,导演对家庭、人性与宗教都有一定的探讨,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看待祖孙三代人的关系,残忍却又充满温情。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6/10。分隔两岸的河流淌着亲情血脉又阻隔心灵沟通,父亲将带来的馍埋下冻土下不愿见修行洞的爷爷,女儿到修行洞山脚下将坏掉的馍丢进河里又回去,而呼唤母亲的羊糕死亡象征女儿要自食其力,丢失天珠/信仰的父亲鼓起勇气渡河寻找信仰/爷爷,父亲骑车返回见爷女俩在桥墩下躲雨的一幕最终接受了亲情之河。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童真的她把爱都给了那只被死去的母羊所抛弃的奶羊,在她的稚嫩的眼里她就是那只失去了爱的羔羊,她们同病相怜。羊离开了,在“外界”孤立无助,最后死于狼口,她站在大自然这面镜子前看着里面倒地死去的羔羊,仿佛看到了自己。松太加的《河》没有过多花哨的镜头移动却细致的将孩子童稚的心思还原在镜头下。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看之前以为是个没拍过电影的新手于是觉得很不错,看完一查居然是松太加的新片,略失望,毕竟是一个拍了那么多电影的人,很多地方感觉很不像样,节奏不够慢,镜头太平,很多表现都不够抓人,仗着有好演员和令人心里有点颤动的故事而已。不要用世俗的眼光评判宗教,影片这一点做得很好。其实没必要和解的 < class="com">父亲在电影里带着女儿三次过河。第一次,过去了但是没有见爷爷。第二次,想见爷爷,却没有过成河。第三次过河,片尾停在了过河的时候,最终到底过河没有也不得而知。那条河见证了父亲三次过河的不同心情。父亲在自己与女儿的相处中慢慢学会做一个父亲,面对自己的父亲,虽不完全理解,但也是放下了心结 < class="com">电影里面多用的是大全景和人物的特写镜头,将藏族真实的生活环境呈现在银幕上,那始终未有跨过的河,祖孙三代的隔阂与心结,对着远方流出的眼泪,小女孩对未来的希翼单纯的想法,老人对生死的透彻感悟,所有的转变从说谎到说出真相到对父亲的理解最后都释怀开来了吧,那楼梯处下落橘子的镜头很喜欢~ < class="com">小女孩的成长和父子情感隔阂两条线并行,但其实并没有融合得特别好,果然映后Q&A里导演说了是拍到一半硬加进去的,剧作真的不能太随心所欲啊!小央金拉姆太有灵气了,像极了天浴里的李小璐,没有她,这片真没法看。有几处镜头挺有设计,但是或许太过于设计了反倒跟全片朴实的风格有点不搭。 < class="com">关于西藏的题材,16年标记,如今才看。松太加讲故事和拍摄的手法也愈发成熟,画面很美。比起《静静的嘛呢石》中无边的萧索和荒凉,这部更多展现了青藏高原的广袤和蓄积的无边生长的力量。一家三代静坐河边,待河水由浊变清,所有的隔阂也许将随闪烁的河流,慢慢消解。小女孩视角蛮好~ < class="com">河,一家三代人的隔阂所在。小女孩面临的断奶之痛,更多是心理的适应。说实话觉得这对藏族夫妻实在是太宠这个小姑娘了,心理上的断奶是一种必然。爱的裂痕总是很难愈合,但在结尾我们看到的是创作者的一种善意,用一种沉默的谅解迎接死亡和新生。喜欢这个小女孩的表演,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