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喜剧电影
导演:王冀邢
语言:普通话/国语
年代:未知
简介: 据有关发行方消息,近期将推出潘长江主演的戏剧搞笑电影《巧斗鬼子》作为牛年贺岁剧。潘长江借冯小宁的《举起手来》在电影界一炮而红,风头盖过他的小品、唱歌等演艺活动。《巧斗鬼子》继续了战争搞笑片的风格,潘长江仍是片中最出彩的角色。《巧斗鬼子》讲述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南部矿区活跃着一支专打鬼子的八路军部队。风高月夜,八路军小分队潜入戒备森严的临城车站内刀劈了三名鬼子,神奇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日本特务为村行凶报复,枪杀中国工人,使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忍无可忍。孤胆英雄李九为报家仇国恨铤而走险,闯入了车站消灭了特务队,成为名震一方的孤胆英雄。新特务队长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笑面虎,他利用汉奸老黄(潘长江)铲除了八路军队内线,敌我之间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交锋……这部电影的可看之处仍是其中小品一样的笑话,令观众忍不住笑!潘长江在电视剧《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Ⅱ》关机表示,全力备战春晚节目。< class="comment">《巧斗鬼子电影网友评论》因为刀劈了三个,招来残酷的报复,剧情就很恶心,党绝对不会如此让自己的人民受到如此伤害!然后只能指望孤胆英雄,这么个小地方就有这么厉害的英雄,多几个早打到东京去了。。。 < class="com">我见过阵容最强大的抗日神剧,几乎囊括了中国演技派的半壁江山。最神奇的是李幼斌演了个大汉奸,惟妙惟肖。 < class="com">阵容强大,张丰毅,李雪健,李幼斌,还有还有很多老戏骨忘了名字,还有赵宝刚什么鬼( ̄∇ ̄) < class="com">中央台放过很多遍,还是看得很开心~ < class="com">片名看起来像是抗战神剧但其实还可以 < class="com">五星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导演:王杨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 主演:Davidbraid(音乐导演:王杨语言:汉语普通话地区:中国大陆编剧:黄嘉清(剪辑)/薛明(摄影)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11-10-18(德国) 别名:ChinaGate用户标签:纪录片,老师,大陆,高考,中国,2011,王杨,cnex片长:72分钟imdb编号:tt2076396 天还未亮,县城高中的学生们已经在苦读。偌大的操场上满是奋发努力的年轻人。这是中国西部的贫困县城,无数的学生和家长把希望投向教育,为了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面对最终的高考,这就像是一道大门。通过考试,一些人能迈进新的人生,走进城市的大学。 北京,阴冷的初冬时节。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面临一次重大的抉择。是留下还是离开?公车站前满是拥挤的年轻人,地铁里一张张疲倦的面容诉说着真实的差距。年轻人和游客一起在天还未亮的时刻涌进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这里是这个国家强壮有力的心脏,然而却给不出任何答案。 上海繁华的夜景如梦似幻。一位音乐学院的毕业生谈起初入社会的阻力。她回忆起苦练钢琴的岁月。父母的期待和付出仿佛还在眼前。家庭录像带里,坐在钢琴前的童年就像是一个有苦有乐的玩笑。高级早教机构里,孩子稚嫩的脸上充满了疑惑。新式的教育将向孩子们提出崭新的期盼。黄浦江上夜航的船只已悄悄遁入幽深的黑暗。 德国莱比锡纪录片和动画片电影节国际全景单元 克罗地亚ZagrebDox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台湾新北市机不可失影展展映 韩国DMZDocs电影节国际主竞赛单元 第三届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最高奖最佳影片奖 Frist青年电影展2012最佳纪录片奖提名 新人电影节新导演奖提名 2012香港华语纪录片节长纪录片奖提名 2012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中国电影节 2012台湾南方影展南方獎─華人影片競賽單元 2012金荷奖中国杭州青年数字电影大赛竞赛 2012厦门第三届M.T青年电影季 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 弟25届昂热欧洲新人电影节 2012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提名 2013法国中国银幕纪录片电影节中国银幕纪录片大奖及公众奖 中国门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3.5分。其实选题和故事很好,可以拍成一部很好的电影,可惜了。1,点到即止,这里面的你就拍会宁一中就有很多可以拍的啊,但是导演选择了用几个镜头组来概括,用几个有象征和代表意义的片段带过,这是整个片子的问题,一带而过,没深入和具体进去。2,音乐的抒情泛滥,动不动就来了。3,上海那一段可删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高中看的,自己感觉很受触动,级部主任问我:“你觉得什么地方最让你受触动啊?”我当时答说是那个长镜头一路推过一个个教室大家都在手口并用地背书印象挺深的,级部主任:“咱不是也是这样的嘛?”也许只是因为当时的我没在那个视角看过这一切吧。后来这个片子被当做比学赶超的范本全年级放过一次。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几近疯狂的埋头啃书,应试教育好可怕,唉,原来贫穷真的会限制想象力…没有机会学音乐,学艺术,至少的普通话都不能说标准,一味的死读书然后因为穷而觉得上大学要钱?读书真的是为了钱?!读书不在意过程,只看结果!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痛苦!这种真的看得很愤怒!这个社会也太悲哀了。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快高考了应景看了这部,总体比高三差在不踏实很空洞。全片铺音乐,煽情过度,导演自恋。想讲的东西很多,但只是浮光掠影,没什么深入思考。农村学生拼命学习为了高考想去北京,北漂的人在北京混不下去,上海女孩新式教育从小学琴长大后同样迷茫,仿佛无解死循环,低端人口无未来。分段叙述不高明。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梦想看似很近,只要通过高考那道窄门即可;但又很遥远,即便过了那道门,还有一道道更多门等着你~拼命地过着一道道门,却无奈地发现世界还是一样的残酷,社会还是如此不公,天空还是那般灰暗,活着依旧是为了生存而非快乐~这个世界,本就不是我们能主宰的;很多事,本就是徒劳无功的。。。。。。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2008年9月3号昆明到北京的飞机上一直在思考门这个问题关于刚刚走出门和即将踏入的门关于门的种种变形和隐喻觉得北京就是一个门组成的城市人生就是一段门组成的旅程走出走进开启关闭那是少年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刻而门后的世界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也许这个纪录片是最好的答案|二〇一二|一六一|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2017•177目前说阶层固化可以打破的人,大概阶层不够低不够底。或许你名牌大学毕业,也只能从一般的县城到富裕的县城,或许你在北上广拿着与别人同样的工资获得一样的尊重,但你始终拿不到那一纸户口,我们穷尽一生努力,只能提升自我,那其实,已经获得了最终的意义。 < class="com">复习的间隙看了其中的一篇,2010年会宁一中的高三学生。我参加高考已经是2007年了,现在看来也远没有他们那么用功和艰苦。路和门,也不只有一条和一个。可是太少人可以像乔布斯那样辍学并遵循自己的内心,走出一条独一无二的路。更多的人重复着一样的生活,日复一日。 < class="com">见到了导演,挺有艺术家的范儿(主要指他不修边幅),人蛮好,有耐心,谦虚。片子记录了一群山区里的高三孩子,挺有感触的,让我想起自己当年,虽然没有他们那么苦,但心情和决心我绝对感同身受,片子配乐很好。 < class="com">比如吧,我当年高考考得西撇,可是也死活不复读。因为那个时候我就明白,都是无所谓,无所谓。你说好,不对。你说不好,也不对。你说不对,也不对。不好也非不好,只是,所有运行的系统都必须匹配规则,而已。 < class="com">拍高考的纪录片里我最喜欢的。因为最欢脱。。。。虽然本质还是很de ressing,但是咋就能拍到那么多治愈的点嘞。最后字幕写,本片dictatedto(被拍的学生的名字),大概这就是原因吧。 < class="com">“读书读得好的,就可以做官,有功名,得富贵。当代中国,透过读书改变命运,仍然是大多数孩子的唯一选择。”真的是这样吗?可怜的是,时至今日,仍是这样的;可悲的是,时至今日,似乎又不是这样的。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内详
导演:王兵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 主演导演:王兵语言:汉语普通话地区:香港/法国编剧:类型:纪录片/儿童上映时间:2012-09-07(威尼斯电影节) 别名:ThreeSisters/三姐妹/雲南の子/Tresorelle用户标签:纪录片,2012,独立电影,香港,云南,法国,社会,[中国大陆]片长:153分钟/73分钟(TV版)imdb编号:tt2361042 电影《三姊妹》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在云南某个村庄里的三个姐妹生活的故事。 谈及为何会关注这三个女孩,王兵表示他在2009年拍摄完成《夹边沟》后,到云南去拜祭已故的作家朋友,在看望完其母亲回程的路上,他偶然遇到了这三个孩子,由于饥饿,王兵到三个女孩家里吃饭,老大英英为他烧了土豆,这一举动感动了王兵。而后在2010年有制片人提出要王兵拍摄一部电影,三个小女孩的形象就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 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王兵 三姊妹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对光线的攫取以及光线参与叙事可以联想到奥尔米的绘画影调手法。王兵毫不迟疑对准肮脏泥泞的镜头则在舍弃所有添加元素的等距离“旁观”中实现“平视”的交流。然而影片是有组织的,并非不加甄别的奇观展示,前半段三姐妹生活日常滑落到后半段长女一个人留守,镜头开始撮合人与原生生态的联系。孤独终于渗透出来,摄影机语言通过沉默的人物发声,同时宣告作者的“在场”。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我不知什么时候下载了这部电影。然后也不知在什么时候无聊翻开。看的时候,还居然听懂了里面的姐妹说话。这是我看电影第一次听懂主人公说话。上网查原来是云南人。我指的是那一带方言。并且,观影的时间段里,我真的是忍不住一会儿笑,又一会儿哭。这种无奈的感觉,我想看这部电影的应该没几个会明白吧。事实上,能明白的人压根就不会看电影。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Metrogra h.大姐是真正的rockstar,镰刀削铅笔,砍刀收菜,脚踩猪食槽,手提俩妹妹。上学的时候老师带着全班小孩唧哩哇啦喊语文课文,她一会儿跟一会不跟。回家路上跟大眼睛小女孩闹别扭,小女孩忌惮摄像机怼着她俩拍,大姐看都不看一眼。冥想时间里大姐的双眼里也是承载了她的年纪(十岁)不该有的深沉。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在巴黎看的这部电影。很真实的故事,拍得相对客观,很少掺杂作者的个人判断。电影给观众展现一种原生态的农村故事,姐姐的眼神一直都是空洞的,对于她来说,她并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她过得有多不幸。也许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像片中姐姐这样的人,多一个具有自我意识去争取更多人生幸福的个体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拍得真好。姐姐和父亲形象和泥淖苦寒的村庄令人难忘,一些段落像油画一样充满莫名的情绪,有些像80年代的彝山老家。看了目前72分钟版本,想看三个小时完整版。王兵在去祭奠昭通巧家籍作家孙世祥的路上发现了洗羊塘这个村落,这里和孙世祥巨作《神史》的故事发生地很接近,期待王兵的同名剧情改编。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米花之味》纯反面,《村小的孩子》里诉说上学难,《三姊妹》是没学可上。贫穷的度没有最只有更。当然只是表象展示,连剪辑也是剧情片结构。吃土豆已经成为展现人类生存境况的标配。昭通三省交界,回彝多,穷山恶水,无刁民,多难民(于观者眼中)。话说我12岁之前也是这个样子,貌似并不自觉苦。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搜了洗羊塘的资料。洗羊塘年均温6.7度,2016年年人均收入700元。纪检委网站上介绍洗羊塘的文章上却写着“这里的天是那么的蓝,水是那么的清,地是那么的绿,花是那么的鲜,时空是那么的悠闲,让我魂牵梦绕;茅草掩映下的小屋安静悠然,伴着洋芋花的芳香,简单惬意。”???????? < class="com">影片平等的记录,不判断,不渲染,两个半小时我和她们在荧幕相遇,可悲伤,可感怀,可平静,然后离开,回到自己车水马龙灯火辉煌,她们,仍然睡在脏旧潮湿的被褥中,浑身虱子,每天赶猪赶羊吃最简单的饭。她们的生活今天会影响这所有看过的人们,这种交流的可能赋予了她们与我们共同的存在感。 < class="com">这种片子得了再多的奖,也永远不会登上大舞台的,但幸好有UCCA这样的地方让人们去观赏它。坦白讲这不能称为一部电影,顶多是个纪录片,且看完了心里太难受,放映中有一个情节是,乡村老师念课文的时候管梅兰芳叫京“刷”大师,现场好多人都在笑,但我真笑不出来,如果可以,他们也不像这样 < class="com">劳动力流失,因发展细化而改变。变化了构成与内涵,但同化的方式绝非忽略,却让留守的她们没了童年。社会面临着贫困落后的尴尬局面,最愤怒的是无法通过任何途径给不切实际的妄想予以痛击,一面难以维继,一面无动于衷。回避着,久而久之,最初不敢相信的只怕无比麻木了。如眼前的深感震撼 < class="com">撇开题材是否投机的揣测。这个片在去道德化和政治化的臧否以外,仍旧呈现了我极其认可的纪录片制作方式。尽可能简化主观视角甚至戏剧性,而让观众经由极其枯燥的影像自身去介入“他者”生活。这个过程中观众会不断看表,不断想离开,但无论如何他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经历了他者的时间和空间 < class="com">当摄影机真的像只苍蝇一般存在着(持摄影的人消弭于无形),以零度干预的方式纪录下生命客体时,作为观赏者的我渐渐体悟到生命内核本身是平等的,无所谓高贵卑贱。三姊妹极端苦难卑微如蝼蚁一般的生活历程并没有让我产生怜悯、同情、鄙夷、不屑、庆幸、不安、愤怒等情绪。存在超越意义。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内详
导演:王尔卓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 主演导演:王尔卓语言:汉语普通话地区:中国大陆编剧:王尔卓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 别名:SouthofClouds用户标签:纪录片,王尔卓,中国,2012,大陆,独立电影,云南,紀錄片片长:87分钟imdb编号: 影片讲述了在云缅边境,一个平凡女人的异乡生活。倾听她讲述追忆自己这半辈子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年少梦想和爱情的幻灭,展现了一个普通人一生中那些爱与伤痛。 与她生活在一起的是一群当地的傣族少女,中年女人的生活已渐趋明朗平淡,而少女们的春春,渴望被爱的憧憬,她们刚刚开始学会感知周围的世界,她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彩云之南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就像片首突然進入阿姨的邊境生活,我好似也被捲入了作為女人的宿命,周邊事實包括自己的家庭裡卻可印證的細民生活。拿著DV的王爾卓盡可能避免了自己出現最大的影響,但是在影片中又無時不刻的作為一個敘述的中心體現著自我的找尋路徑。婚戀家庭信仰這之間像是一個對照循環。「把我磨光了」。再平緩一些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第二届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参赛作品】稚嫩但踏实的纪录片作品。一个中年妇女面对自己的侄子,讲述她的人生种种阅历。不过是些家长里短以及大多数中年人都会有的烦恼。并不深奥,也不晦涩。不过片子看起来很舒服。并没有太个人的东西在里面,很踏实。当然也不够成熟,处理稍显刻意。三星半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导演大二时拍的课堂作业,纪录片本身极少有戏剧冲突,看起来会相对乏味一些,但导演在素材取舍和剪辑布局上还是有不少不错的思考,影片中阿姨的性格里也很有上一辈底层女性的善良与忍耐。期待导演的下一部作品。@单向空间85后独立影展 < class="com">人人都会有需要叙说的故事和身边发生的事导演出众的算是一个发现人物的视角平铺直叙非常有代入感真实感彩云之南下的底层山村叙事线明了表达清晰欲说还休的情绪也是表现的比较适当但是主题上有一些欠缺吧 < class="com">原本期待看到少数民族女性的故事,结果主角实在太普通,就像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不太喜欢导演的镜头语言,总是把人拍得很近,整个画面只有一个大头,另外晃动的镜头虽然真实,倒也有不适感。 < class="com">一个女人的“史诗”。影片的剪辑特别出彩,阿姨的叙述中,是年轻人的烧烤场面,这样的“青春”,这样的“叙述”,它们是因果,是命运,也是对照,是隐喻,神来之笔般的匹配。 < class="com">年轻有为的导演,无限潜力。好嫉妒啊。导演与被拍摄对象的距离拿捏的恰到好处。总体叙事干净明了,不拖泥带水。拍摄时间跨度不大,但片子完成度很高。推荐 < class="com">拍摄过于日常,太多中国人都是这么生活的,选题没有新意,也没有什么提出一条完整主线,整个片子也有点粗糙。 < class="com">同为一个身处他乡的常德人,在影院里看到好亲切啊,但是...@2014海南纪录片电影展映周 < class="com">建議和賈樟柯取取經,電影是要畫面來說話的。小孩禁不住夸,估計會一飄無邊際去了。 < class="com">蛮好的,一个爱说有特点的人,普通展现,吃饭客观长镜头棒,几段式也不错 < class="com">如果人能一日三省,深入生活,岂不是件极有意义的事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 主演:黄子韬/陈嘉桦/张绍导演:王昊中/刘柳语言:汉语普通话地区:中国大陆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 别名:用户标签:纪录片,中国大陆,偶像,中国,大陆,2018,创造101,匠人片长:imdb编号: 由腾讯视频出品的中国首部女团生存实录——《女团》正式上线,纪录片以观察者张绍刚的视角,以及偶像团体出身的知名艺人黄子韬与Ella陈嘉桦的现身说法,从多个维度向观众揭秘中国女团野蛮生长的行业现状,记录怀揣偶像梦想的少女们在舞台背后真实的生存境遇。纪录片的Logo由“女”、“团”两个字交叠组成,“女”字虽然为粉红色,但是充满了爆发力与挣扎,即使被牢牢困住,也要努力突破束缚、突破自我,体现了少女们为了梦想不断拼搏,逆风前行的态度。 < class="comment">《女团电影网友评论》 < class="com">通过支持别人实现梦想得到满足,低成本贩卖感情陪伴贩卖梦想,这样挺好的,毕竟当下东亚社会,这两样东西都太艰难了。喜欢的人,这是爱情;队员间的互动,这是友情;爸爸粉妈妈粉姐姐粉弟弟粉这是亲情。公演时热热闹闹的,也有温暖。生活中的失意人报团取暖,缓解压力的一个渠道,挺好的。生活本就不易,有那么一个闪闪发光的梦想,生活也有了力气。张楚寒可惜了。那些嘴里口口声声公平的人,在导师说她比吴宣仪跳得好时,没人关心她,而是去阴谋论,去控评。 < class="com">触及的点非常表面。归根究底中国传统审美里就没有热舞文化,缺乏唱跳偶像的土壤,连当年四大天王里的郭天王都不能打破观念。纪录片貌似将中国女团的失败归在大众的不够理解上,但是以目前女团针对死宅人群的定位来说,这种模式确实更多的是培养意淫对象,而不是唱跳俱佳的偶像。别说这种水平不济没有特色的团,就是早期港台团,歌唱组合的逼格一直高于唱跳组合,也可以说明问题了。 < class="com">搭着创造101看。日式女团和韩国女团不同啊,一个是和粉丝相互寄生,另一个是挤进娱乐圈。张绍刚应该再去趟韩国的。中国的女团一锅粥,啥都学,甚至还去迭代企业传统年会表演。我们都相信市场存在,而市场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需要靓丽的青春偶像,或期待再出现一个SHE,还是都市宅男的情感寄托呢... < class="com">这纪录片挺全面的,相关的各种角色都采访了一圈,能看出来是用心找了人物和故事的。张绍刚的探寻者设定让人眼前一亮。另外镜头语言也不错。不过可能是这个话题的局限,依旧没有探寻到行业机制核心,总觉得猎奇性要大于内容。看完印象最深的是北影粉丝那句话:“你不要害怕什么东西是假的,不要在乎。” < class="com">看完有点刷新了自己之前对女团的理解和认识。也了解了日本成熟的女团养成,偶像与女团之间的联系。同时也碰巧看AKB48的时候查到了大学入学跳的第一支舞丸子舞《恋爱幸运舞曲》。可惜只有三集,想多看一些。女团在台上跳舞面带笑容充满活力的样子真的很正能量也会让人好心情。 < class="com">拼命堆砌素材,叫人找不到主线,更奇葩的是。。。竟然还插入了辣么大甜筒的广告!开篇时把“女团”意象写成了“囡”。。。香港之前有部电影叫《囡囡》,讲得是。。。援助交际少女。。此刻在纪录片片头看到这个“囡”字,让人有点通体不舒畅 < class="com">那个不同意自己女儿出道的爸爸说得对,中国根本就没有一个成熟的团队和市场,所以现在乐华七子、火箭女孩什么的即使出来之后也是频频在被爆抄袭,能红多久?中国就是人傻钱多速来,粉丝也一样。作为纪录片来说,这拍的是个啥,乱七八糟。 < class="com">有个文章里说恨女孩子们在被选的时候不会争取只会谦让,其实想想她们也只是习惯了失败吧,既然这只是另一个失败,那我走的时候还是要留下一些气节。打击的多了,内心的声音就更不敢发声了,那就骗骗自己说没关系吧,没关系吧。 < class="com">看着她们在舞台上笑着跳着,眼里闪着快活,就不能想象她们在台下,多少次的辗转难眠与扪心自问。1931女团的旧址渐渐湮灭,唯有旧日依稀的回忆仍是鲜活。实在是太残酷。 < class="com">在知乎热搜看到一个问题下提到这部纪录片,看了一集,觉得好像人生诶:遥遥不知方向,父母家人不理解,却还用自己那点儿努力感动自己,真该为自己洒几碗狗血,然后丧…… < class="com">整体来看挺粗糙,这个题材值得深挖的地方很多。但也有触碰到一些值得反思的点。偶像市场的野蛮生长,梦想贩卖的持续高潮,映射出吊诡混乱的当代资本景观。 < class="com">101背后的故事,里面拍的很多惨妹子都淘汰了,相比之下菊姐是幸运的。养成系靠的是强大的粉丝经济,相比第一唱片销量国的日本,国内还处在白嫖阶段。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导演:王芳
语言:普通话/国语
年代:未知
简介: 这部电视连续剧剧情主要由“政府官员谋杀二奶案”、“职业赌徒杀害亲生父母后连环杀人案件“、“好学生榔头砸死生母案”、“15岁少女奸杀案”、“网络诱骗少女卖淫案”、“17岁少女为情杀人案”、“为财贩卖姐妹案”、“纯真校花为毒卖身杀人案”等一系列骇人听闻的重大恶性犯罪本剧主要由罪犯重演案情或非职业演员模仿演出,尽可能还原真实案情和犯罪现场,让观众在痛恨罪恶的同时深刻反省人性以达到教育社会的目的。这些案件已经成为公安大学的教学案例。 《2009犯罪升级》在叙事方法上采用了非线性的复合叙述,既有客观叙事,也有一个旁观者的评论;以时间为主线,又有人物的感情闪回。本剧比较厚重,除了案件,还包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如对上级的看法、产生犯罪的社会因素等,故事呈现出一种放射性。另外,《2009犯罪升级》也借鉴了美国、欧洲电影的表述方法,因此也容易被很多看惯了外国大片的中国观众所接受。作家从维熙评价说,这部电视剧社会内涵丰富,艺术上向真实生活回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009犯罪升级》起用的全部是知名的演员不多。关于这一点,陈国军认为,以往大家把明星看得太高了,而明星只是角色的扮演者。他说:“作为监制,我很知道明星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也知道演员的作用。我认为中国的演员目前处在一种滑坡状态,很多明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明星要靠戏来抬,戏不好,全白扯。不少导演在用了一些明星后,感到‘物’有所不值,他们太爱自己的形象了,而且拍戏时还忙于应酬,手机不停地响,表演状态和心态不好,只是在卖他们的那张脸。而那些还没有成为大牌演员的演员却很刻苦努力,这也是我们这部戏能够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此外,明星的脸观众看熟了,有的也看腻了,而陌生的面孔也许会有一种新鲜感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内详
语言:彝语
年代:未知
简介: 主演导演:庄孔韶/王华语言:彝语地区:中国大陆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 别名:TigerDay用户标签:纪录片,人类学,影视人类学,戒毒,民族志电影,信仰,短片,中国片长:19分钟imdb编号: “虎日”戒毒盟誓仪式的考察与研究运用了人类学的人类研究的整体论原则,在寻找地方族群毒品依赖行为的社会文化原因的同时,考虑建立不同于科学的方法论的另一种方法论,即以文化的力量战胜人类生物性的成瘾性。彝族人民运用强大的习惯法与仪式、家支组织、信仰与尊严、民俗道德、亲情教化等集合的文化的力量,在先后两组人员中实现了较高的戒毒成功率(64%—87%)。目前正在进一步推广。 影视人类学影片《虎日》一改传统单纯描述与诠释的特点,卷入了探索影片的直接应用目的并付诸实施,从而为影视人类学开辟了新的方向。该片获2005年第16届公共卫生会议暨电影节特别提名奖(英国贝尔法斯特)。 < class="comment">《虎日电影网友评论》 < class="com">请配合刘绍华「我的凉山兄弟」一书观看此片,会对家支(宗族)在彝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家支戒毒的方式是否真的有效,本片没有正面回答,但是潜在的倾向是肯定的;然而「兄弟」一书作者在凉山的田野考察后给出了否定答案。有意思的是,短短二十分钟的纪录片,就出现六次宰杀动物祭祀的场景,动物在彝族宗教/信仰中的作用,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另外,纪录片最后特别感谢的是China-UKHIV/AIDSPreventionandCareProject,这个项目的失败在「兄弟」一书中有专门章节分析。 < class="com">文化人类学第一节课,挺震撼的。看着个人仪式那一家人蜷缩在一起,心里不知道为何有点难受,或许是身处的文明与看到的反差太大。这个世界上一半人永远不懂另一半人。 < class="com">关于戒毒的一种民族上的诠释,但竟出人意料的比任何方法都有用,自身意志与集体意志的交集 < class="com">课上看的,不过前两天面包车上彝族大叔说他不知道这个“虎日”,但对于仪式还是很敬畏 < class="com">在影视人类学中很出名,画面中很多冲击镜头,但是还是觉得没有介绍中的有力 < class="com">思考很多只是看完以后老师才说有些画面可能引起不适可以不看我… < class="com">朴实。对片尾的歌声无法抵御,要是在场,想顺手来个乐器给他伴奏。 < class="com">原生态记录,社会学田野调查法的记录。人大教授作品。 < class="com">看过的第一部影视人类学片子。略血腥。宗教与落后。 < class="com">这个都有条目。。学人类学的人真是温柔又正义XD < class="com">有时候很多所谓的科学是战胜不了“迷信”的! < class="com">民族志纪录片,题材很好,拍得很是中国水平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ClarenceAdams DellaAdams HowardAdam
导演:王水泊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 主演:ClarenceAdams/DellaAdams/HowardAdams/LinAdams/ClaudeBatchelo导演:王水泊语言:英语地区:加拿大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05 别名:用户标签:纪录片,加拿大,历史,中国,王水泊,他们选择了中国,2005,Documentary片长:52minimdb编号:tt1446198 2006年该片获得了第49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最佳长电视纪录片奖GoldenGateAward;具有奥斯卡入围资格的美国BLACKMARIA国际电影录像节评委会一等奖;休斯敦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REMIAWARD;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举行的第6届联合国协会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国际纪录片协会2006年度卓越纪录片成就奖提名。并入选2006年多伦多国际纪录片电影节HOTDOCS,以及首次在亚洲举办的INPUT2006台北国际公共电视大展等诸多国际影展。 该片由加拿大国家电影局NFB和法国欧洲文化电视网ARTE合拍,中国五洲传媒协助。反映韩战结束后22个美国和英国战俘在志愿军的人道主义优待俘虏政策的感招下,为了和平反战,反对麦卡锡主义和种族歧视,以及向往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留在了中国的一段历史。 他们选择了中国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看一部纪录片,多了解一件事。美国战俘在战争期间的经历和选择来中国的经历都是我不曾了解的。这21人中,有见机者吧,也有诚心诚意的人吧。不过最初他们能站出来追求自由,反对战争,控诉美国也是很了不起了。生活都不容易,更何况那个年代,能压垮一个人。最后选择回美国也不是不能理解的。愿世界和平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当年的22名战俘也许不是战场英雄,却是是真正的和平英雄,他们用自己拒绝遣返回国的实际行动驳斥了“洗脑论”同时证明了中国人是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但在欧美和日本,不管是归化日侨还是各国战俘,至今仍被渲染成他们被共产党洗脑了。去年的日剧红十字更是以圣母口吻抹黑了土共所谓洗脑政策,呵呵。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真佩服年轻人啊,天真的,勇敢的,浪漫的理想主义,只适合年轻人的。坚信能够找到一条战争以外的路解决分歧,坚信所做一切的意义终将显现。他们改变人生作为代价,而在这件事上,正确与否都是这些年轻人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他日热情消减,理想破灭,做出选择的这一刻仍然真实可感。这就够了。 < class="com">一直在说什么和平斗士,却不考虑他们的主观因素,他们是在战后不回国,又有多少是因为回不去,有多少是因为两国待遇之间的差异,几个外国人来到中国居然能得到贵宾级的礼遇,不敢也没有深入分析其中深层政治原因只空洞地说什么和平斗士,纪念他们可以,又何必提高到这种程度? < class="com">不追求花哨的技巧,而是平铺直叙地将这段湮没无闻的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影片不避讳当事人的私心和动摇,也不隐藏当时中国的问题,这使影片有了更深的感染力。当看到这些曾经轰动世界的士兵们如今的平凡日子,不由令人感慨万千:来自另一个半球的他们,本质与我们无异。 < class="com">中国是优待战俘的,战俘营里还有运动会,而美国找台湾特务杀中国战俘并且在胳膊上都刻上反共救国,这些人在中国可以选择回国,而回国后却被排挤被调查甚至被判刑入狱,文革时极左红卫兵说他们是美国间谍,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保护他们。 < class="com">意识形态战场上互相mock而已嘛,热评几位精神贵夷斗士不要太认真,认真就输咯。什么?你说你们已经是贵夷人了?Thenmakeyourselvesathomehere,FREECHINA!Hooray! < class="com">意识形态战场上互相mock而已嘛,热评几位精神贵夷斗士不要太认真,认真就输咯。什么?你说你们已经是贵夷人了?Thenmakeyourselvesathomehere,FREECHINA!Hooray! < class="com">对于纪录片我不知道该以什么标准评分……我觉得他们就是一群激进美国青年,选择中国并不是什么被共产主义感召,而是就是要和美国政府对着干,当然与那时候共产党得民心的一贯作风也有关…… < class="com">不错资料找的真全真好但是角度是否biased?中国并没有任何不好吗?确实很informative,了解到了从未了解到的一面历史。选材有意思。 < class="com">不错资料找的真全真好但是角度是否biased?中国并没有任何不好吗?确实很informative,了解到了从未了解到的一面历史。选材有意思。 < class="com">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到了我爷爷,一个值得尊敬的中国人,还是一个崇高的布尔什维克,以及许多像他一样,善良但不一定完美的人。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导演:王笠人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 主演:麦子/李婉菁/李导演:王笠人语言:汉语普通话地区:中国编剧:王笠人类型:上映时间:2006 别名:Weed用户标签:独立电影,王笠人,草芥,大陆,中国,中国电影,纪录片,中国大陆片长:imdb编号: 这个电影很压抑,甚至残酷,讲的是一个搬运工爱上一个被男友逼迫卖淫的姑娘,结尾时候,该散的散,该抓的抓,不该死的死,随着敲木鱼的和尚超度声,看见这几个字:“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凯路亚克”。整个电影基调都用灰黄色,象黄连一样,苦涩的让人难受。 《草芥》被从全球330个电影项目中被选拔出来,获得2006年秋季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HBF奖金(和很多国外基金一样,HBF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富有才华和革新精神的电影导演实现其梦想)。 草芥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本以为蚂蚁找到蝴蝶同是天涯沦落人,天桥下面遇见劫匪,唢呐声音响起,落荒而逃的巧合十分奇妙的遭遇。浪漫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然而并没有幸福美满。蚂蚁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渺小无助。导演用灰暗和狭小的镜头捕捉边缘人物的感情与行为,独立音乐家,独行诗人和佛祖禅宗点缀其间,想法不错。6.5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除了后期调色似乎有点想法之外其他简直是凑合事儿,男主挺能演的,但在这样一个完全不懂得叙事甚至连基本剧情的连贯都做不到的故事中难以发挥。诗人妓女的直男式设定,戏码依然是各种作死,中二视角,意淫一种边缘而艺术的生活。用诗啊禅啊拔拔高,掩盖技术和基本知识的缺失。台词真是尴尬死了。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1没什么创造力,没什么生命力,没爱。2这种人也是一种中二。3设备差就罢了,技术还差。技术差也罢了,还装腔作势。4那些台词。。。那些对话戏,真让我尴尬癌都烦了。严重点评价的话:不说人话,不像人说话。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电影中几个点打的光线和长镜头有种刚刚学会 s后炫技的嫌疑,电影情节抓不住人,观看过程几度走神,觉得恍恍惚惚中有让·皮埃尔·热内《黑店狂想曲》的色调,有压抑但不够彻底,算是中庸之作。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20120810在帝都方家胡同尚剧场观看此片压抑中四处弥漫着欲望和情欲哇小人物的刻画令人心碎。这天还在此地认得位神奇的朋友,夜观南锣鼓巷和天宁寺塔,并赠书一本,一并记之。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黑暗里的光与诗,为生计堕落的肉体和灵魂,远方被弥漫的尘埃隐蔽,连凋谢的笑容都看不清楚。隔着屏幕,我们耻笑他们不知所谓的方式,却不知这是他们不想对命运屈服的倔强。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天地昏黄,广角和暗角搭配绝了,配乐点到心里,最后的诗人大概暗指海子,人如动物般卑微,一切在时代背景下变得暗淡无光,所有人都走向死亡,毁灭性的诗意。 < class="com">低成本永远敌不过一个好本子和一份天马行空的思想和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和@天画画天签约导演专访系列中最后一部也是最喜欢的一部片子让我们独立到死吧 < class="com">片子的整体基调与影像风格都很压抑,充满着绝望情绪,有时候会想,中国的独立电影导演们似乎都只能用现实当中的苦涩来表达愤懑,这太粗浅,也太套路了 < class="com">喜欢导演悲情中的小幽默,那个煞有介事的下水道送货,还有午夜三轮车上的烟花,还有那个拿着蜡烛的楼道晚会。虽然情节有点小跳,但还是喜欢这样的调调 < class="com">试图模仿贾樟柯与娄烨,许多不必要的、只是试图展示中国情调的元素,只为讨好国外评审。叙事很烂,充满伪文艺青年的矫揉造作。有够烂! < class="com">除了性压抑,灰暗底层,中国独立电影就没有其他主题了吗?100例亲子鉴定都35个非亲生了,天朝早就日月换新天了。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ShyamBahadur JurandyrFerreira Jenji
导演:香特尔·阿克曼 佩德罗·科斯塔 VicenteFerraz AyishaAbraham 王兵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语言:葡萄牙语 泰语 尼泊
年代:未知
简介: 主演:ShyamBahadur/JurandyrFerreira/JenjiraJansuda/萨卡达·卡温巴导演:香特尔·阿克曼/佩德罗·科斯塔/VicenteFerraz/AyishaAbraham/王兵/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语言:葡萄牙语/泰语/尼泊尔语/汉语普通话/法语地区:葡萄牙编剧:王兵/AntónioPintoRibeiro类型:剧情上映时间:2007-06-16 别名:StateoftheWorld用户标签:短片集,王兵,纪录片,记录片,葡萄牙,A ichat ong_Weerasethakul,短片,ChantalAkerman片长:Portugal:105分钟imdb编号:tt1058526 APICHATPONGWEERASETHAKULestnéen1970àBangkok.Artisteetcinéasteindé endant,ilaccèdeàunereconnaissanceinternationalegrâceàlasélectiondesesfilmsBlissfullyYours(2002)etTro icalMalady(2004)auFestivaldeCannes.De uis,ilaréaliséSyndromesandACentury résentéauFestivaldeVeniseen2006.Weerasethakulaaussiréalisé lusieurscourtsmétrageet artici éàdebeaucou d’ex ositionsdanslemonde. VICENTEFERRAZestnéauBrésilen1965,ilaétudiélecinémaàl’EscuelaInternationaldeCinedeSanAntoniodeLosBaños,Cuba(1988-1991).Entre2001/2003,ilaenseignéla hotogra hieetde uislaréalisationàl’UniversitéVeritas,CostaRica.En2004,sonfilmdocumentaireSoyCuba,OMamuteSiberiano,arem ortédenombreux rixinternationaux. AYISHAABRAHAMaétudiéla eintureenIndeetauxEtats-Unis.Entre1998et2003,elleaenseignél’histoiredel’art,ledessin,la eintureetl’artconce tueldanslaSrishtiSchoolofArtDesignTechnologydeBangalore,oùelleestconsultante ourlesartsvisuels. WANGBINGestnéle17novembre1967,dansla rovincedeShaanxienChine.Ilaétudiéàl’EcoledesBeauxArtsdeLuxun,Dé artementdePhotogra hieetàl’EcoledeCinémadeBeijing,Dé artementdePhotogra hie.En1999ilcréeleWangBingFilmstudioet roduitetréaliseledocumentairedeneufheuresAl’Ouestdesrails,achevéen2003.Lefilmconnaîtraunimmensesuccèscritiquedanslemondeentieretrem orteradenombreux rixdanslesfestivalsinternationaux. PEDROCOSTAestnéàLisbonneendécembre1959.A rèsavoirabandonnésesétudesd’Histoire,PedroCostasedécideàdeveniruntechnicienducinéma.Ils’inscritaucoursdemontageetderéalisationdel’EscolaSu eriordeCinema.Iltravailleensuitecommeassistantréalisateur,etselanceen1987danslaréalisationdeson remiercourtmétrage,CartasaJulia,suivibientôt arlaréalisationd’unesérie ourenfants ourlatélévision.Ilsigneen1989son remierlong-métrage. CHANTALAKERMANestnéeàBruxellesen1950.Réaliseson remiercourt-métrageen1968,filmdontelleestl’uniqueinter rèteetoùs’annoncedéjàleregardsingulierdelacinéaste,entrehumournoir,fantastiqueetrebelle.Réaliseson remierlong-métrageàNewYorken1972,maisc’estavec"JeanneDielman"quelacritiqueetle ublicdécouvrentsonœuvre.Sesdernièresœuvresalternentdocumentairesetfictionsautobiogra hiques. < class="comment">《世界的状态电影网友评论》 < class="com">6个来自不同国家的著名导演为葡萄牙Gulbenkian基金会成立50周年而创作的集锦片,其中包括泰国的A ichat ongWeerasethakul,法国的ChantalAkerman,葡萄牙的PedroCosta,中国的王兵,尼泊尔的AyishaAbraham和西班牙的VicenteFerraz。 < class="com">阿彼察邦正常发货。王兵现在时铁西区既视感,过去时纪录手法再现文革,虽然真实感离曼多萨还差不少,演员过火的表演和普通话念白都很出戏,但比夹边沟好不少,王兵胆子相当大。 < class="com">半纪录片吧反正我是没觉得有多好,王兵那个也不好看特别刻意,也有可能是有意而为之?反正迷迷糊糊看完的一段嗓门特别大的逼供把我吵醒了 < class="com">只看了王兵的那段,为啥感觉所有电影里wg期间去审问的人都长一个样?? < class="com">5-4-20083:00 mcityhall < class="com">王兵那段最差,好假。 < class="com">群众里面有人不够坏。 < class="com">每一部都不错 < class="com">两星给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