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纪录片
导演:文念中
语言:粤语
年代:未知
简介:她生于辽宁,长于澳门,受教于香港,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中成长与求索。取得香港大学英文及比较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后,她远赴伦敦进修。在那裡,她找到了电影,从此再没停下脚步。 师承胡金铨,处女作开辟香港电影新浪潮;于商业与艺术、 类型与文艺之间游走,不断探索自己和这座城市的漂泊状态;六夺金像 三斩金马,仍要为投资犯难发愁;从早年获奖无数到跌入谷底,从不放弃忠于创作的机会。 美术指导文念中首执导筒,回顾许鞍华四十余载光影生涯,零距离捕捉她亲和地道、 急躁论尽的真性情,亦看到她与母亲的感情牵绊。 对电影和香港始终一片赤诚, 电影伴她活出了人生的圆满。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赵涛 陈丹青 杨小佛 杜美如 费明仪 张原孙 王童 李家同 张心漪 侯
导演:贾樟柯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海话
年代:未知
简介: 上海,风云际会的城市,人来人往的码头。这里曾经遍布革命者、资本家、工人,政客、军人、艺术家、黑帮,这里也曾经发生过革命、战争,暗杀、爱情……1949年,大量的上海人去了香港和台湾。在上海,台北,香港找寻上海记忆,十八个人的亲身经历,像长篇小说的十八个章节,为我们讲述了从1930年代到2010年的上海故事。通过18位不同年代上海人的讲述,展现这座繁华都市百年的变迁。讲述者中既有韦伟、费明仪(费穆的女儿)、杜美如(杜月笙的女儿)这样的老上海,也有陈丹青、韩寒这样的新一代上海人,而赵涛将在其中演绎一段寻找恋人的故事,并以此"剧情"方式串起整部纪录片 海上传奇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以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物来展现一座传奇城市的历史与人文,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这也正是许多优秀的纪录片惯常用的表现方法。过往历史,无论用再精准的史料也难描绘,只有从那时代走过来的人,诉说他们内心彼时彼地的真实感受,才能让我们透过时间的围墙,产生与那个时代感同身受的怜悯、困惑与悲伤...印象最深刻的是台湾导演王童关于上海的回忆,让我突然感受到,zz成功者喜悦的反面是另一种颠沛流离,对于民族甚至整个人类来讲,战争中从来没有真正的胜利者...时间像一座在海上缓缓向前的邮轮,兜转漂泊,从上海到香港到台湾...最终到达我们依旧未知的彼岸...(PS记初访上海亦是2010)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金宇澄在《繁花》开篇中说,《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的片段是上海意象,的确,王家卫用那几分钟的戏就超过了贾樟柯整部片子。很难想象这是哪位当初记录时代风云中微尘中的人拍的,我并不厌恶英雄视角,但当贾樟柯原来电影中的主体沦为了背景,那么也就意味着他自己脱离了江湖之远,进入了庙堂之高。虽然其中的影史情节得到了影迷的喝彩,但这种选取口述史人物的方式显得即没结构又窄化,并且既然提到了上官云珠,为什么不提她的死因,哪怕是含蓄的点或者海外版有呢,这一点完全可以看出导演本人的怯懦。更不要说赵涛的出场,有她在是否是纪录片都要打个问号。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说点屁话差点就被老师说服了但还是听自己和另一个老师的嗯赵涛可有可无同样被当做城市明信片二十四城记里的成都质朴多了上海好像不联络一下两岸三地就不够摩登了一样记住的影像是同样机位拍的苏州河意义也不大(不过是蹭人家苏州河和海上花的档次而已)18个人各说各的亏我还仔细拉了一遍除了口述一部分珍贵的影史其实废话占了一半把他们当个事认认真真听他们讲完话可能这就是现象学精神吧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这一次科长的镜头好温柔。在国外呆惯了,节奏也慢,压力也小,每次回国,在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就会有一种小时候作为县城人进省城的那种惶恐,觉得自己在这样巨大的现代大都市里好渺小好渺小,好像自己身上一文不名好可怜好凄惨一样。反而一回到墨城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地盘...回自己的国家竟然变成了这样一件艰难的事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纪录片里的老人,回顾以往的繁华岁月,干实业,喝咖啡,还有前辈悲剧性的死亡,现如今漂泊四海,仍旧是有模有样的打扮。赞插入老电影片段和致敬苏州河,赞nondiegetic音乐,赞工地突然的起舞(《山河故人》也用了舞蹈来表达口不能道的心情),一颗星扣掉赵涛没啥作用的出现。与牛舌饼在上海电影资料馆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看到了娄公子的苏州河,科长基本上是致敬。喜爱贾樟柯粗粝质感浓厚的人文情怀,也爱娄烨传达的情绪。在当代敢拿起摄影机记录社会的都是伟大的记者兼勇士。时间与历史终将证明贾樟柯的伟大。没错我是nc粉,but----!涛姐在片中幽魂般游走让我费解,emm可能在导演眼里这样的涛是。。最美的。。。吧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6/10。恰如清洁工擦拭铜狮子的开篇镜头,科长尝试历史联接辽阔的空间感与时间的遗忘作斗争,林强从南国骑着摩托穿越到上海渡轮,上棉十七厂房/列车隧道深处转接谢晋/侯孝贤的老片画面,精心挑选的采访环境串起一个游魂的城市记忆,繁多素材拼贴导致情感线索无序,历史秘密的述说更像一种窥视癖的媒介。 < class="com">上海的故事就是近现代中国的故事,光怪陆离的表面下掩藏着各种交错的势力与思潮。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没有照本宣科地讲完整段教科书上的历史,而让不同的人讲述自己的上海故事,并只是截取其中具有符号意味的记忆片段,或国语,或是上海话,跨越大半个世纪,拼凑成一段完整的海上传奇。赵涛减一星。 < class="com">喜欢贾的取材和讲述方式,和一切非贬义”自作聪明“的视听语言中的细节。呼应了做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相遇的可能性时我的心境,包括赵涛每每出现时那种似是符号又似故意而为的疏离,IwishIknew。当然,也不排除是我在三个地铁站狂奔,最终坐在密闭空间里为了不虚此行而旺盛的主观解读。 < class="com">开始追贾科长的电影,看到有陈丹青和韩寒更想看了,看完之后除了出戏的赵涛,总体给我很怀念的感觉,无论是那些名声赫赫的大人物之子之女,更多的我看到了我小时候的场景,作为一个91年的无锡人,看到那些小时候大人的服装,城市的样貌,可以说是贾樟柯拍的所有电影里,我最有感觉的一部了 < class="com">赵涛始终像个观望者一层层撩开关于上海的朦胧薄纱始终将镜头摆在了第三者的格局里进退失图这个城市的吴侬软语已经碎在我耳根最末端繁弦急管也印刻在了彼时的蠢蠢欲动里我从不自称热爱她艺术浓郁或是历史痕迹真真是爱极了她的纷奢缠绵哪怕最后落的是一世的纸醉金迷幻影也不枉碌碌此生 < class="com">不知道该叫纪录片还是电影,全是对老上海叱咤风云人物的子弟们的访谈,有意无意地再展示一下那个年代给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电影给了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以前去上海旅游根本就没玩到点上,那些上海青帮、洋气的东方明珠的年代感,我去了两次了都没仔细去寻找去感受。以后一定要再去上海
备注:已完结
类型:爱情电影
主演:董子健 秦海璐 咏梅 焦刚 安悦溪 郄路通 蒋雪鸣 高浩元 谭楚枫 李
导演:刘杰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 《青春派》不疯狂,怎叫青春?居然(董子健饰)在高考前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地用泰戈尔的诗句向暗恋了三年的黄晶晶(安悦溪饰)表白,收获了甜蜜的初恋。但很快初恋的甜蜜就被闻讯赶来的母亲(咏梅饰)破坏了,黄晶晶在居然母亲的刺激下傲然离去,居然伤心的想爬墙挽回初恋,却摔伤了尾骨。失恋加受伤的他高考失利,看着黄晶晶前往复旦的身影,决定复读追逐爱情…青春派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我的天空真的是我高中的励志必备曲目,mv一遍又一遍的看,电影也看过两遍,上了大学后就觉得高考没有那么恐怖了,虽然现在努力考研的时候还是认为考一个好大学很重要,但自己也知道,人生重要的事其实不止这些,现在更多回想的不是刻苦和汗水,而是青涩与暗恋,你无拘束的笑颜,是那些年偷懒不学习时的其他时间所塑造的三观,所热爱的事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关于青春和高三,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可能同样厌恶考试,高考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妖魔化了~但是现在回想,只剩下美好,只剩下啼笑皆非的追忆往昔,那些以为会恨的人早已释然,那些以为永不改变的爱情有的也已分手,有些友情随着七年之痒也逐渐消散;但是还是某些东西被我们铭刻了,青春,友谊和纯粹的幸福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命题作文拍成这样也算是不错的了。整体中二,剧情浅浮,节奏拖沓,但告白秦海璐也算感人了。小演员中确实有几个很灵,真没演过戏也真本真。有些人因为这部影片走上演艺之路,小凡现在艺名真成了小凡(本人近看真美啊,跟她聊天会走神)蒋小涵真像英语老师,而且还真是高中那种,太大太小都不能教#补遗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最好的高考类型片,真实,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会从片中某些场景找到共鸣,激发情怀,这就是青春,每个人的青春不一样,但终归会在开始或结束时凝聚到一点~里面的金句太多,尤其是“泰戈尔说的”,撒老师吼的,成人礼宣誓的;高考终归是个特殊的时期,累死你一个,幸福你全家,,,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虽然这个题材确实挺难描写的,但表现高考也不是单纯的喊喊口号,不是老师喊一番冷血的现实,老师的一番说教反而显得有些莫名其妙……感觉太单调了。表现学习、考试的场面用的也都是几个镜头加配乐。不过优点在于,演员的选择上面,确实是相当贴近生活了,是最真实的青春,挺好的。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董子健长相很讨喜嘛!讲学习的青春片,喜欢这种真实的感觉,晓凡劝居然收心学习那场戏细节做得好,几次鼓起勇气去发声,是有层次的、能感受到一个女孩的情感变化。但讨论的话题仍然是高考,涉及早恋、不同家庭下孩子的差异、中国式家长、师生关系……细想还是不够有趣。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青春片中比较好的一部,我承认董子健老师很适合出演这类角色,但是看着他呆呆的眼神还是会想到综艺里他的发际线……然后我关注的重点就跑偏了。命题方面,只是单纯讲述甜甜淡淡的高考生活,说是献给每个人的奋斗,但是立意上没有拔高,显得并不脱俗。 < class="com">对于新青年的新青春而言,真实而有趣,充满现实的细节和新生代不一样叛逆。对于高考,太多人的人生是敬而远之的记忆,度过了就如同重生一般。致敬的感觉是对的,青春期的爱情和对老师的感激却显得生硬。董子健是好演员,三颗星及格成绩~ < class="com">心目中最符合大陆的青春片。可能因为自己也是高考复读生,看这部片子特别有感受。市面上有很多混情怀的“那些年”,但都不是我的那些年,只有这个才是我经历过的那些年,很遗憾的是我仍然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和追上暗恋的男生。祝福片尾。 < class="com">泰戈尔说,沉默是一种美德。但我觉得在喜欢的人面前便是懦弱。泰戈尔还说过: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因为在这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泰戈尔《青春派》 < class="com">还算真实除了黄晶晶出现的时候总觉得很尴尬。。无论是演技还是扮相。居然值得关注一下呀。哦不等下,刘杰是排十七岁的单车的呀!!!这时代是怎么了orz这不不不是他的水平。。 < class="com">除了一点真实性几乎没有什么亮点。浓郁的习作气质。优酷那帮青年导演扶植计划培养出来的人都能拍。很粗犷,细节之处太需要好好打磨。很多做作的地方。唯一的亮点居然是侯孝贤。
备注:已完结
类型:纪录片
导演:杨力州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 陳錫煌,已故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長子。李天祿因入贅陳家,長子按規定得姓陳。父親巨人般的身影、異姓父子的特殊關係,為兩人種下難解心結。2009 年,高齡七十九歲的陳錫煌離開家族庇蔭,只帶著紅盒子內供奉的戲神田都元帥,用自己的名字另創劇團,成為深獲國內外肯定的人間國寶。然而,傳統布袋戲的快速沒落,卻又讓他面臨空有一身絕學、慷慨授藝不藏私,可是後繼者寥寥可數的困境⋯⋯。 楊力州愛看布袋戲,工作室取名「後場」,意指拍紀錄片一如為布袋戲敲鑼打鼓的樂陣,是在陪襯鏡頭裡的精彩人生。《紅盒子》製作歷時十年,不只紀錄八旬長者的傳承使命、探究兩代國寶間的矛盾,更以大銀幕展現老師傅為戲偶注入靈魂的掌中技藝,企圖將傳統布袋戲的獨特魅力,重新帶回常民生活。 Chen Hsi-huang is the eldest son of Li Tien-lu, the renowned Taiwanese glove u eteer, but his relationshi with his father had always been strained. At the age of 79, Chen set u his own trou e, which soon earned recognition all over the world. Nevertheless, Chen finds no one to ass on his great skills... 本片與2010年為NHK剪輯的一小時內版本不同 htt s://movie.douban.com/subject/2598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