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马浚伟 顾美华 余香凝 黄定谦 李英涛 黃釗鑫 凌曉樺 鄭啟員 羅偉霖
导演:马浚伟
语言:粤语
年代:未知
简介: 吳家偉(馬浚偉飾)多年來自怨自責,終於有一日,他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去做一件他期待已久的事.....家偉的母親阿梅(顧美華飾)在她26歲時確診患上鼻煙癌,家偉當年只有6歲。家偉和父親陪伴阿梅一起抗癌,他雖然年紀輕輕,但十分懂事。可惜,阿梅最終不敵病魔,與世長辭。家偉因為母親的離去,變得更沉默,將所有責任包攬在自己身上,這份罪咎感,令他多年來被抑鬱、驚恐所吞噬....家偉的主治醫生美思(余香凝飾),自小被父親拋棄成為孤兒,家偉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在她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事,她的冷漠與家偉對家人的愛形成強烈對比。但在家偉的幫助下,美思最終能彌補了多年來的親情缺憾。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导演: 梁淞
语言:国语
年代:未知
简介:《星光》包含“扶老”“助残”“救孤”“济困”4个篇章,以福彩公益受助者的真实故事为基础,以艺术的方式加深受众对福彩公益的认知。 “扶老”篇章——《幸福的公式》讲述福彩公益帮助留守老人跟上时代脚步,找到自己的“幸福密码”的故事;“助残”篇章——《中奖》讲述福彩帮助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成为自食其力的福彩销售站店主后,他又将这种爱心进行传递、帮助创业失败的年轻人重整旗鼓的故事;“救孤”篇章——《安心》讲述在福利院工作人员和同学的帮助下,一个失去家人的小男孩走出阴霾,收获“另一个家”的故事;“济困”篇章——《阳光背后》讲述福彩公益帮助贫困人士找回自信坚定前行的故事。
备注:已完结
类型:韩国电影
导演:莫奇智
语言:粤语
年代:未知
简介: 一老妇人(梁卓美饰演)因偷渡去香港,和在大陆的儿子失散了多年多年后的一天,这个老妇人却找来一个小混混(卢恩贤)充当她失散多年的儿子,原来,这是因为她为了圆他老公(李英涛)的心愿 这学生作品的微电影用简单生活的台词和言简意赅的镜头去纪录了一个关于亲情的黑色童话,一个小混混、一个失去儿子的老妇人、一个深爱老婆的父亲的三个人的故事,老妇人用钱租赁儿子,看似荒诞不经,其实是相同命运间不幸的人们阴差阳错的碰撞没有煽情的语言,却看得观众非常感人。 该微电影曾以《念儿归》的名字,在“香港心微电影创作比赛2014”荣获学生组亚军;在“2015厦门青年国际微电影节”入围最佳华语片。
备注:已完结
类型:港剧
主演:郑融 廖威廉 吴嘉龙 李敏 邹文正 吴耀汉 黄翠仪 李英涛 王宜华 朱
导演:倪祖华
语言:粤语
年代:未知
简介: 愛情與婚姻,就像是浪漫與現實的對照。一個追求浪漫的女生與一個腳踏實地的男生,以「閃婚」這種極緻浪漫的方式成為夫妻,卻也迅速步進互相遷就的婚姻生活。拋開對婚姻的夢幻遐想,說穿了,不過是一場不斷互相妥協的關係。能否繼續走下去,就看雙方願意為對方妥協幾多。長居香港、性格沉實保守又規律的32歲台灣男生阮彥廷(廖亦崟飾)突然與率性而為、任性浪漫的29歲香港自由身女插畫師黎海兒(鄭融飾)閃婚!如同來自火星與金星,二人的結合令身邊人瞠目結舌!經過簡單的婚姻註冊,二人立刻開始了同一屋簷下的生活。新婚的二人打得火熱,但很快,他們便發覺大家不論是性格、生活習慣、文化都很不同,偏偏二人都好勝,不願被人看扁,為了經營這段關係,他們努力嘗試配合對方,想成為對方心中最理想的狀態,卻總是處處碰壁。新婚不久便經歷種種矛盾,二人發現當初熱戀的甜蜜早被生活磨蝕,於是打算從頭做起,嘗試從浪漫約會中重拾戀愛的甜蜜。但二人的性格落差、加上海兒似乎有第三者追求,到底這段閃婚能否維持下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廖子妤 游学修 卢镇业 杨秀卓 李英涛 柯炜林 张同祖 覃恩美 黄智明
导演:赵崇基
语言:粤语 汉
年代:未知
简介: 是兩個也是一個發生在中英街的故事。&ems ;&ems ;《中英街1號》以1967年反英抗暴風潮引發的六七暴動為背景,檢視香港的過去及未來。&ems ;&ems ;故事主要分為兩部分,首部分闡述了4名被捲入六七暴動歷史漩渦的年輕人,其命運受到親共產主義左派及英國殖民政府之間爆發的大型暴動所左右。&ems ;&ems ;第二部分將時間推延至50多年後,發生於中港邊界地區沙頭角,在這裏,3位糾結於為香港爭取自由的年輕人,與1位於首部分經歷過六七暴動的老年人相遇,命運亦因而互相交疊影響。 中英街1号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不同年代拍同一件事有不同角度本是一件非常值得好好探究的事情,然而这次还是太失望了,就算从小人物的命运折射时代背景,是不是也先把事件因由点清楚先?信仰、动机也都不是喊几句口号讲几个名词可以说清楚的,更遑论意识形态。将前后两个事件互为对照,但这两个事件有什么共通性可以参考?它们的背景和目的都完全不同,比较的点是什么?拍这种片创作者是不是起码要搞搞清楚做做调查而不是凭借自己的一知半解乱写?更何况67年和19年这个时间跨度?演员有任何变化吗??要说蹭热点搞噱头也是冤枉了主创,只能说本身没什么东西就别硬往出倒了,拍这种戏是要有点底蕴的。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初略翻了几篇本地评论,果然争议最大的是赵崇基对67的改写(以“行动”将此前主流视作混乱、暴力、威胁性的67接续到当下——更是未来的香港命运自决运动中)。我自己觉得更有趣的点是19部分被明示暗示为☂️运动,但又迫于文本之外的压力,换成了保地运动,而且这场运动明显冲击着作为自由主义秩序要核的所有权逻辑——所有这一切都在文本的刻意经营及其裂隙中体现着权力的复杂流通和运转,总之是非常sym tomatic了。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23/4/2018@TheGrand。欣賞導演誠意(只有300萬能拍出現在的成品已經超出預期),但劇本真的不ok,用三角戀去串連3個年輕人也太老土了吧?而且很多觀點流於對白上。67暴動那段演員們也比較有發揮(但實在不認同兩邊的年輕人情況可劃上等號),2019那段左膠得不忍直視。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不同政治/社运事件(及“后创伤时刻”)的难得记录,汇聚于沙头角微小社群。两重时空的映照可更细致。香港“禁区”鲜有曝光,此次尤其显得不合时宜。黑白色泽、打光和布景都差强人意。MV化运镜(慢镜头有刻意之疑而同时损伤叙事和共情效用)、几处略生硬重复的“回忆杀”消解了历史及个体境遇的复杂性 < class="com">两星半。赵崇基拍社运片,就像把一盘上等食肴端到刀叉都没备好的人面前。除了少数两部片触及到九七焦虑外,他的大部分电影都只承担着娱民的功效,而这部虽然严肃了起来,却也将自己的短板暴露无遗,编、导、演都糟糕透了;只能鼓励一下导演的创作勇气,毕竟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太少导演愿意触及此类题材。 < class="com">见山是山的伤痕文学电影,台湾??后遗症《自画像》赐死孕妇,香港伞后反思则让女角参与成长,继续行动。独特沙头角小众视角,1967VS2019两段社运,就像护城河一般巧妙平衡中港观点,有人要抗争也有人要带货买白花油。许素莹林漪琪覃恩美都好棒,张同祖跟儿子说:你信嘅嘢,就唔好逃避。 < class="com">难得的尝试,尤其是选择了六七这样的敏感题材。我认为尤以历史角度来看,越近越难以拍好。尤其是社会运动这样敏感的题材——历史叙事往往是被构造的,真实往往不存在,故而电影很容易走向无意义的宣泄。有的部分实在是太仓促了,虽说事出有因,然而剧本的台词也有些近乎说教,这是令人感到很惋惜的。 < class="com">3.16大阪亚洲电影节。映后访谈赵崇基留下了眼泪:“不知道何时开始,我们的电影环境变得如此不自由,甚至连电影人在制作的时候都不自觉的会进行自我审查。”这样一部有意义的片子,非常遗憾大陆仍然是无法看到,回归二十年了,香港加油,请支撑下去。 < class="com">行動.自由.....鏡頭不自由,行動不了,因香江跟67年差太遠,連那段樓梯欄桿也太新了.....鏡頭要左躲右閃......點名李英濤先生,他在短片演父親已出神入化,絕對是影帝之選,這次客串鄉愿,還是技壓群雄.... < class="com">关于1967反英风暴的真相,远比电影更加复杂,但导演选择这样一个题材,尝试通过故事表达自己对于“运动”、对于“革命”的理解,重新清理历史记忆,不能不说是勇敢的。从1967,到2016、2017,五十年的反思,实在必要。 < class="com">和我事先所想很不同。我真的太被这样的主题和美学价值所吸引了。八年的时间,有宏大的主题思想,有细小的生命体验,背后有导演明确的立场。不完美和缺憾都不能掩盖这部作品的光芒。问答结束后和赵导演诉说了一番自己的感想,很满足。 < class="com">短板是有些對白寫得並不好,不像正常人說話;小成本,到處都透露一個窮字,也導致有些處理顯得單薄;好處是舊時「運動中」和後來「創傷後遺症」的分野處理,全黑白設計,和拒絕穿插敘事的套路很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