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战争电影
导演:安澜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朱程,温州苍南县矾山人,1928年投笔从戎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学员,1934年,他东渡日本,进入东京铁道学院学习。期间,他积极参加了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回国后,由朱德同志介绍入党,曾任冀鲁豫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华北民军第一旅旅长等要职,一生身经百战,1943年9月28日在山东曹县东南地区反“扫荡”中英勇牺牲,年仅33岁。杨得志将军亲笔题词称其为“铁军将才”。 影片纪录了朱程从日本回国到为国捐躯这一期间在华北领导抗日民军,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斗智斗勇、出奇制胜,率领民军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
备注:已完结
类型:战争电影
导演:张玉中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讲述开国女将军李贞同志,在1928年秋怀着身孕,率领游击队在祖师崖地区与敌人展开殊死斗争,最终敌众我寡,李贞和众游击队队员慷慨跳崖的英勇故事。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导演:王洋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讲述的是日本战败投降后,上海日本守军妄图在撤退之前用数千吨TNT炸药摧毁上海。以华克之为原型的特科英雄华龙之带领一众地下党员,付出了沉重的牺牲和代价,最终瓦解了日本人的阴谋,守护了上海。1945年,日本投降之时,上海作为日本的最后据点,储存着数量庞大的军火。此时的新四军装备老化,缺乏弹药,急需一批军火,华克之邀请郑德升帮忙协助。华克之在上海土生土长,为人八面玲珑,英语非常流利。交际能力很强的他,很快便和某军火仓库的唯一负责人——日本海军陆战队少将冈田搞好了关系。 郑德升会见冈田,编造出一个国民党中将,声称可以保护冈田,但需要他提供军火以表投诚之心。中将的扮演者正是华克之。就这样,华克之和郑德升成功获取了一批威力强大的TNT炸药以及194挺机枪,经由地下交通线运到新四军手中……
备注:已完结
类型:喜剧电影
主演:王大治 郭金杰 葛晓凤 苏丽 罗京民 徐箭 童振军 王旭东 赵中华 王
导演:赵小溪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 ◎译 名 WangMao ◎片 名 我不是王毛 ◎年 代 2016 ◎国 家 中国大陆 ◎类 别 喜剧/战争 ◎语 言 汉语普通话 ◎字 幕 中文/英文 ◎上映日期 2016-03-11(中国大陆) ◎豆瓣评分 7.5/101270人评价 ◎尺 寸 720 ◎大 小 1CD ◎片 长 92分钟 ◎导 演 赵小溪 XiaoxiZhao ◎主 演 王大治 DazhiWang 罗京民 JingminLuo 葛晓凤 XiaoFengGe 苏丽 LiSu 徐箭 JianXu 林永健 YongjianLin 刘 江 JiangLiu 德 江 JiangDe ◎简 介 少林寺学武归来的狗剩(王大治饰)暗恋青梅竹马的杏儿(葛晓凤饰),但穷二代的他遭到岳丈(罗京民饰)嫌弃。一没家产继承,二没手艺创业的狗剩只能顶替兄弟从军,以舍身卖命的方式赚取军饷,攒钱提亲。但在从军过程中不仅被同村情敌杨三(郭金杰饰)设计陷害,还遇到许多离奇波折…… 中国电影金鸡奖(2015;第30届)提名:1 提名 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 <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20 x;">《我不是王毛预告片》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刘之冰 郭晓东 李幼斌 侯天来 卢奇 陶玉玲 巫刚 侯勇 张曦文 金鑫
导演:张玉中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 导演:张玉中 编剧:赵峻防/邵均林/沈悦/宋健 主演:刘之冰/郭晓冬/李幼斌/侯天来/卢奇/陶玉玲/巫刚/侯勇/宁静/苗圃/曾志伟/张曦文/金鑫/徐箭/赵晓明/白景军/王辉/祝新运/宋春丽/丁柳元 类型:剧情/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片长:92分钟 又名:铸剑1927/LoyaltyandBetrayal 剧情简介 一九二七年四月,中华大地腥风血雨,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人和无辜民众。面对困境,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变节者有之,腐化堕落者有之,已经发展到五万九千多人的中国的组织面临严峻考验,建立一个中央一级的监察机构监督党员、纯洁组织已成当务之急。 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和广东区监察委员会委员杨匏安以五大代表的名义向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终于成立了中国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前身)。 《忠诚与背叛》通过真实可感的故事、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谱写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十名监察委员忠于职守、为党履职的光辉篇章,着力塑造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任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的英雄形象,热情讴歌了老一辈党的纪监干部威武不屈、刚正不阿、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影片截图 忠诚与背叛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80」太沙雕了,真当背叛都是傻子干的活儿,抓背叛人员为什么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简单????女主赤手打带枪的简直emmm这都什么鬼啊,卧槽。但我真的喜欢国际歌,我真的喜欢那句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我迷信反乌托邦,但我真的热爱乌托邦。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鄙人历史不行啊看得晕乎……确实没什么打动人心的地方,感觉人物的刻画挺僵硬,有时候假得让我起鸡皮疙瘩。谁知历史真相到底如何,当然那些真正为了革命而献身的人值得敬佩,总归人活着是要有点信念的,不至于一星不值。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组织俺们党员去看,木有找到组织,就自行在前排就坐观看了。。。画面很不错!不过剧情。。。要政治正确,木有办法。。。当然还要塞进去点爱情戏份调味,结果好色的人果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真是主旋律啊。。。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通过这部电影认识并了解王荷波和杨匏安等革命先驱在白色恐怖下忠实履职、不屈坚守的优秀品质,数次被片中人物引用的马克思名言所感动。刘之冰非常适合扮演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形象。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党支部组织看的,你懂的。但是抛开别的一些因素,它真的让我感动到了。其实有好多人吧,他们比谁都更热心混进队伍,也比谁都爱好跟风墙头草,评分给一星。呕吐袋自己打包好带回家吧。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只有上海的部分拍出了27年的紧迫感,后半段比一般的谍战强,但明显够不上史诗的水平,还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漏洞,浪费了好题材。打五星只是为了中和一下刷一星的中二脑残。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中午木有午休,于是电影一开始就睡着了……中途遇效能办检查醒来,看到一对情侣约好北伐战争结束就结婚,后来睡着,再次醒来后,那女的把男的给杀了……中间发生了啥?>_< < class="com">我承认这是一部完成度不错,非常严谨的主旋律,大家不妨一看,但是当电影变成了任务、作业和不得不完成的观后感,我也很难保证自己能够去打一个公正的分数。 < class="com">两点感想:一、中共是在蒋介石、汪精卫的联合屠杀之下独立起来,拿起枪杆子的;二、监察党纪、监督党员,是中共的核心竞争力,在现时代尤其重要。 < class="com">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的背景,中央监察委员会。五大会址在武汉户部巷附近,当时无聊就去逛了逛,并没有想到背后有一段惊心动魄的革命事迹。 < class="com">那么多大牌拍出来的国产片却水平堪忧。绝对主旋律。历史真相其实比这还要复杂。烈焰铸就正义之剑。青山有幸,正气长存。 < class="com">是个不错的切入点,但是节奏把握的不太好,道具等方面的细节总体来说还不错,结局虽然不符史实,但算相对而言的亮点
备注:已完结
类型:战争电影
主演:王霙 徐箭 董勇 孙维民 保剑锋 耿乐 张一山 王大治 侯天来 刘之冰
导演:陈力
语言:汉语普通
年代:未知
简介: 主演:王霙/徐箭/董勇/孙维民/保剑锋/耿乐/张一山/王大治/侯天来/刘之冰/马晓伟/陈创/袁满/江南/王韦智/陶导演:陈力语言:汉语普通话地区:中国大陆编剧:柳建伟/项小米/白铁军类型:历史/战争上映时间:2017-06-30(中国大陆)/2017-06-21(上海电影节)别名:第四道封锁线用户标签:战争,红军,历史,烂片之中的烂片啊~,国产,垃圾,中国,舔菊片长:118分钟imdb编号: 作为一部为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献礼的影片,本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组委会特别奖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提名)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特别影片奖 血战湘江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第一次看的时候,感觉很乱,毕竟是群像戏,战场也有好几个,想要面面俱到难免失之生动。后来去了解了以下那段惨烈的战史,再回看的时候才发现逻辑还是清晰的,大多数的人物角色也算性格鲜明,主旋律能拍成这个样子,已经算是进步了。但也就仅此而已了,囿于历史视角的局限性,这类电影是不可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的,加上官方背景,是电影,更是宣传品,所以单从艺术角度欣赏,本片仍然一般。作为电影,冲突双方的刻画严重不对等,湘军桂军都成了丧尸电影里的丧尸。就是对党内人物也仍然存在脸谱化现象,尤其李德和博古,我虽不了解历史,但影片表现出来的二人,哪有一丁点领导人的样子,丑化之嫌。相反作为敌人的蒋、白、何却客观不少,历史有时就是这么残酷,外部矛盾可以原谅,内部矛盾却难以容忍。此外,片子尝试加入了几个平民角色,但脸谱化不成功。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我认为这片子对人物的刻画非常好,在来龙去脉上也很尊重史实,是可以留着将来给孩子看的电影,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是怎么来的。但是,我想对评论区的某些人说,这片子是让你们用各种拍摄技巧,切入角度,表现手法来评判的吗??!!!有人吐槽其真实性,说红军的装备不符事实,子弹不打主角光环,,,难道真实的历史中红军的装备有这么好吗?只会比影片中更加的简陋!牺牲只会更加的惨烈!红着眼眶看完影片,本以为豆瓣上会有高分,可是看到常用标签和评分排列的时候眼泪却下来了。真是寒心,真是不知道那些说影片是舔菊,垃圾,无耻的人是什么心态。那些只认为什么拯救大兵瑞恩,敦刻尔克大撤退,血战钢锯岭才是真正的战争片的舔狗们,奉劝你们一句话,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本来想给两星的,但是想了想平时给三星的那些电影,这个就给了一星。确实不怎么样,拍的就是打打打,跑跑跑,根本没有客观分析,我觉得我如果没了解过这段历史,那我肯定看完会觉得卧槽,死了好多人。但我了解过啊,血战湘江,为什么能突围?不从国民党方面写吗?凭自己能突围吗?责任全怪李德吗?似乎不太好。。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首先,对于这段历史不是很熟悉,所以不多做评价。其次,对导演也不熟悉,不好妄自菲薄来评价她的视角。最后,单说电影,导演的刻画我觉得是不够深刻,人物的描写感觉是像一堆同样的人,用这样的方法展示这种集体意志我觉得不妥,演员的戏太大,感觉是为演而演。故事是好故事,也需要被大家铭记。不过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好一部主旋律电影,打两星有点不忍心,勉强三星吧。人物的塑造还是太过脸谱化了,存在恶意丑化某些人的问题,整部电影看下来并没有让人觉得有所思考,直面历史不好吗?一味的颂扬和讴歌只会掩埋真相,然而非黑即白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泪点还是有的,可是宏大的战争场面简直了,剧组真有钱啊。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只要电影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属实。在这前提下进行艺术加工和情节塑造是完全可以的。如果完全按史实来记录,那就是纪录片。我认为这部影片是完全尊重历史事实(红军奋勇杀敌,损失大半,强渡湘江转移)并进行一定艺术创作的好电影。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像《血战湘江》这种在宣传上比较实诚,满屏幕爆炸烟火、宣传重点是用了多少吨炸药多少吨汽油,没有娱乐化噱头的片子,既然没有能够炒作起来的“噱头”,不受影视圈的看好,排片上受到挤压也就不足为奇了。”转载自共青团中央公众号推送。 < class="com">就战争片专业层面来说,有诸多不足,空有场面,有很多不合理的细节,雷同的画面反复来回播放。。不过情绪渲染到位,紧张感扑面而来,对熟悉那段历史的观众来说,这个故事能讲到这个程度已经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 < class="com">槽点太多,懒得吐了。其实选材挺好的,表现那段历史的作品还真不多,要是用心拍就是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可惜这在中国估计没戏。还有八一厂炸药真是不要钱呀,拍这么个片得多少碳排放。 < class="com">高中历史课本里的一句话,就这么血肉淋漓的展现在你眼前,战场就是人间炼狱,太残酷了……一根弦从开头绷到最后,主旋律拍成这样挺不容易的,真没想到是个女导演,大段的方言好评。 < class="com">十几年前在全州第一次了解湘江战役。今天再看一遍电影,突出感受有两个:1.指挥棒用不好,就是搅屎棍;2.将领要爱护爱惜下属,而将领对下属最大的爱惜就是实施正确有效地指挥。 < class="com">一星为五万多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先烈,一星为林家裁缝大哥和四个儿子的剧设。整体把控能力太弱,避重就轻,故事讲述比例严重失调。惨重的历史战争,在荧屏上再次留下惨烈的遗憾。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侯勇 李幼斌 童蕾 岳红 巫刚 肖雄 宋春丽 王嘉 徐箭 郭晓东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中文
年代:未知
简介: 宗轰动中港的贩卖军火桉开审前夕,证物房主任李平监守自盗,偷走证物赃款三千万港币,随即潜逃台湾。为了成功令军火犯入罪,香港警方必需在60小时之内取回赃款,派出探员罗伟信(方中信)、谭国文到台湾追赃。林志聪是香港警方在台的联络人,负责接应罗、谭二人。李平的独生女李敏(李婷宜)在台湾成为黑白两道追缉的对象,连台湾的警察与黑道也介入其中,整个台北在港台警匪火拼中渡过一个惊心动魄的周末,变成一个斗智斗力的战场 惊天动地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咱不说海报的事儿。影片塑造了两种对立的身份: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军、警、官员;和在大灾大难面前惊慌失措、哭爹喊娘的升斗小民。后者始终需要前者的拯救,只要前者振臂一呼:“请相信x和xx会来救你们的!”后者立刻俯首听命。当然前者大多也来自后者,x和xx赋予的权力使他们完成了这一蜕变。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八一厂的电影从这个视角出发其实也无可厚非,我辈都是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实这部电影除了让众人吐槽的主旋律煽情之外,还是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气息在增加的部分。比如要破坏老师的尸体、小战士用身躯保护孩子、老人家自己放弃希望……汶川地震,是民族的伤痕,回顾的视角当然不止一种……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为灾难场面打一星;为中国军人的付出打一星;为国人的缅怀之情打一星;为剧中喜爱的众明星打一星;本该打四星,因为打一星傻逼太多索性加一星。不可否认,作为主旋律电影,有其躲不开的弊病。但是,中国军队就是酱式儿,中国国情就是酱式儿,中国救灾模式就是酱式儿……为中国军人打call!!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端午节和家人在湖滏镇竹海社区小住,晚上吃好饭出门散步正好赶上社区活动放露天电影,为了做安全常识推广,放了这部电影,然而没有很多人看,我老妈是老党员,一直给我做思想教育,解放军就是中国人民的安全感,有不少孩子在看,家人叫都叫不回去,这是一次非常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做为电影本身,是不够及格分的,但是经历过的对那场灾难有记忆的人,大抵是很难把这种片子当做一部纯粹的电影去看待的。从影片一开始,心脏就是揪着的,不是沉浸在电影的氛围里,而是回到了十年前的感觉里,到说“整个村子都已经被埋了”的时候,眼泪夺眶而出,已经一年没有流过泪了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呆滞的集体主义,至上的以领导为中心,标准的八股文案,老掉牙的廉价情感,极力表现正确三观,如法炮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既然现实里不允许我们像共产主义般活着,就让我们用影像来迈进共产主义。/毛概课,老师说这一部不同于那些抗日神剧,是真实感人的。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今天是十周年的日子,电视上刚好在放这个电影,看到一个镜头,队长让士兵们集合,不是独生子女的举手,所有人没有犹豫的立刻举手。还有今天看到的纪录片,当年空降兵深入灾区,带头第一个跳伞的是大校,这个军衔应该有四五十岁了。珍惜每一天的美好生活。 < class="com">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是这海报。。。硫磺岛战役折钵山插旗是代表着胜利,但地震死了那么多人,国家遭受了那么多损失,抗震救灾电影的主题海报不应该是歌功颂德吧?虽然抗震救灾人员的贡献值得肯定,但是怎么会搞了这么个海报。。。 < class="com">多好的题材,都准备好纸巾被感动哭了,生生变成了全程吐槽。主旋律没错,但是从头到尾煽情主旋律每个人说话都在煽情真是太假了…分分钟跳戏,背景音乐也是已经麻木。真心希望有其他关于512的片子,能展现这次灾难带来的一切。 < class="com">除了几个老戏骨外其余人的表演分分钟出戏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最后那个女军医爆炸前还任性的自己去救人的简直让人无语身边那么多汉子不喊偏偏自己一个人去救好给老公返场吹响前奏也是呵呵了 < class="com">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在电影频道刚看完这部2008年拍的电影,为了那些抢险救灾的官兵和无数抗战在第一线的人们,也为了侯勇,李幼斌等老戏骨精湛的表演。我要给这部剧打四星。 < class="com">2008年5月12日-2018年5月12日,十年。至少那年真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片子中一个场景是送给灾区很多矿泉水,听说矿泉水太多,最后都用于洗手、洗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