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亚诺·弗里斯奇 安吉拉·温科勒 乌尔里希·穆埃 IngridStass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语言:德语 英语 阿拉伯语
年代:未知
简介: 本片是导演迈克尔·哈内克的“冰川三部曲”之第二部。少年班尼(亚诺·弗里斯奇ArnoFrisch饰)酷爱观看录像,就连自己房间内也有一部摄像机。一天,他邀请了在录像店外认识的陌生女孩(英格里德·史塔斯纳IngridStassner饰)回家共同观看他拍摄的家庭录像,在共同把玩一把土制气枪时发生了意外,班尼杀死了女孩,并录下了经过。几天后,班尼向母亲(安吉拉·温科勒AngelaWinkler饰)和父亲(乌尔里希·穆埃UlrichMühe饰)坦白自己的杀人事件,二人大吃一惊。父亲决定让母亲带班尼去埃及旅游,自己则留下处理尸体。问题是,班尼的罪行就这样消失无踪了吗? 本片获欧洲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西比奖,并被提名欧洲电影最佳影片奖。 班尼的录像带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真正体会到坐立不安,用某句台词来说,“那种恶心,你能忍受吗?”女孩死后,男孩只是四处晃荡,剪了个光头,似是而非处理和同学的紧张关系,不经意地按下姐姐的门铃,然后坐在椅子上,给父母展示自己的杀人实录。看着每一个人物如此冷漠如此克制地表演,讨论怎么处理尸体,用大量留白的长镜头和渣画质的录像带来表现人的冰冷,自私。电视上不断转换的世界各地的大小事情,却都没有提到某个失踪的女孩。最后母亲伴随着非洲音乐突然呕吐哭泣,他们回到家里,谈论生活琐事,一边吃早饭一边看家里的现代艺术画作,和同学和好,吃快餐,继续大声播放摇滚,举行小型派对,再把它们用录像机录下来,去教堂唱诗班,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仿佛那个在影像店前久久驻足的女孩从未消失。“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看看会发生什么。”德语和冷暴力真的很配。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无动机杀人在哈内克这里是这样呈现的#无意识的暴力在社会上随处可见的节制和冷漠中潜移默化。少年对原录像里的暴力镜头进行反复播放,与录像之外正在发生的血腥场景相比,让人不寒而栗。做为冰川三部曲的第二部,依旧采用冷峻漠然的方式展现一家人对待事件的反应,避开对尸体的处理而将视角转向母子二人,运用录像带和现实相交叉的形式混淆了真实和伪装的界线,希腊旅行尾声母亲的痛哭让观众找到了喘息的缝隙,然后一切又回到秩序与冷淡之中。看不见的杀人场面和尸体处理在剧作上是对一家三口心理的外现,地板上的鲜血和桌子上的牛奶在男孩眼里本质上也没什么区别。录像带是视角,是事实,是记忆,是对麻木冰冷社会的鄙夷,最终化为武器是新一代对父权的反叛。哈内克太狠太有力了,最后的那个三人镜头,无表情无情绪,丝毫不对人道主义妥协。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冰川三部曲2。充斥着暴力的新闻和电影录像深深影响力了少年的心理,他杀掉女孩整个过程没有害怕,杀掉后也不害怕,每天一切如常,甚至在警察面前供述够还问是否可以离开;而“冷静”的父亲第一反应是掩盖罪行,因为这不仅影响儿子的前途更影响自己的事业生活!;而母亲虽然有正常人震惊害怕的反应却显得如此软弱的顺从父亲的安排。班尼的录像带完整的记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和父母的包庇,是亲手将罪有应得奉献给自己和家人。真实事件改编是导演再次把人性中丑陋的部分掏出来给观众看,如果子女犯罪,究竟有多少父母会选择和他们一样的做法呢?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哈内克惯常使用的电视新闻作为交代外界环境的替代者,外界是动荡不安的移民问题、种族问题构成的后现代社会,内在是家庭冰冷与沟通缺失造成的情感匮乏与自私冷漠,而录像带充当了这种内外统一影响之下所引发的暴力行为的见证者,在录像带中,人的恶与兽性被无限放大,而真实生活中人反而极为克制,你看不出他有什么区别,录像带反倒记录了真实,不失为一种反讽,媒介时代的忧虑与人的归途何去何从,哈内克的影像总是发人深省的。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4.5Ita earstomemorelikeaSci-Fithan sychologicaldrama.关于家庭关系疏离的极端化暴力本源的讨论虚拟与现实世界的边境关于新科技和电影特效的讽刺etc电影语言太优秀了场景设计一流细节精心设计演员太到位无感情少年杀手和牙齿打颤哭至疯癫的母亲很难忘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哈内克早期的[班尼录影带]极好地反映了他的冰冷风格和后期的主题,例如暴力的毫无来由和父辈对子辈罪行的遮掩。然而它最好的地方在于对影像与真实之间吊诡关系的反思:一方面影像的"假"让人与现实混淆,并促成了暴力的产生;另一方面影像却无比真实地记录了罪行。唯一不成功地是片子里浓浓的劝世意味。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少年班尼热衷用摄像机拍摄影像,喜欢观看暴力性的影像。对暴力的司空见惯让他对死亡麻木不仁,班尼无意间杀死女孩,摄像机录下经过,但他镇定冷漠毫无恐惧怜悯。他父母销毁录像毁尸灭迹,班尼最终却以录像为证供出父母。探讨媒介暴力对人性的影响,反思媒介与暴力的关系。画外空间,媒介素材,视点策略 < class="com">近四星(哈内克作品系列)。冰冷的犯罪,没有科恩的戏谑和上帝视角,只有人性在道德,利益,情感间的挣扎。哈内克一如既往喜欢给“仿真”的“生肉”给观众咀嚼。摄影的部分与《快乐结局》异曲同工。而男孩最后自首的原因依然藏着音像之外。冰川三部曲基本已经奠定了哈内克此后的叙事风格和拍摄手法。 < class="com">理智冷静之下的毛骨悚然,哈内克的电影总有种寓言式的恐怖,越看越喜欢。批判反思揭露这些词用在他身上简直太冒犯,相比较后来白丝带中小镇全景的臻于完美,Benny''sVideo格局逼仄,但核心一脉相承。镜头重放的仪式感,猪与女孩的呼应,德国与埃及的对比,无一不是昭然若揭的刻意和操纵 < class="com">简直趣味游戏前传,恶魔少年成长史,彻头彻尾纯粹的恶更令人胆寒发竖,现代文明创造的撒旦及纵容恐怖加成,最后班尼的自首也不是他有了一丝愧疚哈内克有了一抹暖色,如同父亲问他为何杀害女孩的回答一样,其实他并没有明确的理由,他就是想体验他想知道接下来会如何发展;个人参加过的最可怕影展收官 < class="com">像是从第七大陆带回来的雪花电视,在条框里看条框里的东西(碰巧我的电脑屏幕和画幅里的电视机大小成正比),是哈内克带来的新鲜的视觉体验。与冰川第一部相比,有许多相同的元素,例如少年剃发视为打破坏陈规,中产阶级体面的猝不及防的暴哭。或许后来他觉得一部不够,又拍了一部。 < class="com">要仔细看完这部影片,需要经历一个暂停、倒带、重放、慢放的过程。哈内克把很多背景、前文都藏在了画面的各种元素里。这个“高级公寓少年杀人事件”的(相对)全貌其实不难看清。但轮到角色的情感时,我发现几乎就没什么线索了。避开、转头、背对、木然,什么都没有。只有极端的让人绝望的冷漠。